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世纪20年代开始,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为争夺查科地区的归属而争执不断,史称“查科争端”,到1932年,查科争端演变成一场拉丁美洲历史上最血腥最残酷的查科战争,查科战争爆发前后,国联、美国、中美洲国家以及南美洲诸国进行了调解。从美国来说,之所以要调解查科争端,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南美洲的和平,另一方面是保护自己在南美洲的利益。
美国为解决查科争端,主导建立了中立国组织,然而中立国组织的《互不侵犯条约》在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的反对中失败,美国又支持阿根廷的《门多萨宣言》,当国联介入查科争端的调解时,美国一开始是有戒心的,但在中立国组织的调解进展不大的情况下,美国只得倚重于国联和阿根廷等国的合作。美国还极力推动禁运,罗斯福总统发表《禁止向玻利维亚和巴拉圭运输武器和战争物资的联合声明》,并得到众议院多数支持而得以通过。经过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两国筋疲力尽的战争,在美国的支持下,阿根廷等中立国组织进行了调解,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两国实现了停战。美国介入关于战争善后、边界线划分、战俘交换等未解决事宜,并派遣军事观察员以及采取居中协调,政治施压等等方式促成了查科争端的最后解决。美国的种种努力证明了美国是按照睦邻政策的大方向来进行调解的。美国对查科战争的解决是做出了建设性的作用。没有美国的领导和支持,查科争端的解决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