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评价是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经典课程评价难以实施学习者专业实践理性及其相关条件的价值判断。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评价的理论模型及其实践体系,确定并分析专业实践课程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是本研究的基本目的。研究遵循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统一的基本原则,综合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实践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分析我国高职专业实践课程评价的事实,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评价的理论模型,通过实践和案例证实该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其一,高职专业实践课程评价的困惑有三:合理有效表征学习者专业实践理性经验、学习者专业实践效果的“态度”、学习者专业实践课程学习的“隐性经验”。其二,“理智性”和“情意性”构成高职专业实践课程评价的二维标准,前者表征高职专业实践理性经验的工具性,后者反映其价值性,二者融合形成高职专业实践课程评价内容的完整取向,它应体现学习者中心的人本导向、亲历实践的活动主线、专业实践的完整经验载体、理智性与工具性经验一致、情意性与价值性理性融合。其三,我国高职专业实践课程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评价主体缺失与错位、评价内容未涵盖专业实践课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评价标准未完全反映专业实践课程的基本特征以及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缺乏有机统整。其四,评价主体多元组合、保证资质;评价内容体现能力导向,关注工作过程;评价标准反映要素组合、综合评定;评价方法灵活多样、有机组合是德、澳、英等国职业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评价的经验。其五,统筹考虑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是构建高职专业实践课程评价实践体系的需要。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对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态度予以综合评价,并充分考虑专业实践主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