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顾城很早就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对象。20多年来,相关学界针对顾城的研究从诗人本身逐步转为文本研究和诗人与作品间的关联研究。尽管多年的研究也获得一定的成果,但针对顾城这样一个有着广泛影响的诗人来说,关于他的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对诗人后期创作的研究应给与足够的重视。顾城是天分极高的诗人,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诗了。其代表作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铁铃》《黑眼睛》等。顾城的诗歌意象丰富,意境悠远,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了顾城及其诗歌研究现状,并阐释了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思路及方法。现阶段对顾城的研究大体分为三个方面:对顾城之死的研究;对“童话诗人”的研究;顾城与其他诗人的比较研究。但其性格色彩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薄弱。因此从顾城的性格色彩和心理学角度入手,研究顾城诗歌具有一定意义和可行性。第一章主要介绍顾城红色性格色彩的成因及其特殊性。他拥有红色性格丰富的创造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时常保有一颗童心,富有趣味。但他也有患得患失,情绪波动大的缺点。顾城的红色性格与他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顾城的童年没有其他孩子的烂漫天真,而是十分乏味与单调的。这些经历都是顾城以后诗歌创作的生活基础和灵感来源。顾城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性格对他之后的诗歌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第二章是顾城红色性格与其诗歌的形象表达。主要包括红色性格遐想与“童话诗人”、红色性格与诗歌形象的丰富性以及红色性格与诗歌的恬淡虚无。在这几个部分中,通过对几首有代表性的诗歌的解析来进一步论证顾城典型的红色性格在其诗歌形象塑造过程中的烙印。《生命幻想曲》这一诗作展现了拒绝长大的顾城的童话世界,还有一些诗作则塑造了同他一样具有红色性格的形象。另外一些诗作中,如《奠》《墓床》等则体现了顾城压抑的红色性格,诗歌体现出略显沉重的生命哲思。第三章主要介绍了顾城红色性格与其诗歌创作变迁的相互交织。本章对顾城诗歌创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较有代表性的诗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解读,并在此基础上观照顾城红色性格的形成过程中其诗歌创作特色的变化。对于顾城诗歌创作的前期,这里重点分析了诗作《远和近》《门前》;中期诗作分析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及《一代人》;后期重点分析了《感觉》与《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