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包覆紫杉醇纳米粒(TAX-NPs),建立一个既具有缓释作用又有肿瘤靶向性的新型抗肿瘤化学药物载药系统。实验中MSCs的提取分离方法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纳米粒的制备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通过单因素考察法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并用壳聚糖(Chitosan,CTS)对纳米粒的Zeta电位进行修饰,低温高速离心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透析法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对MSCs包覆纳米粒的工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对MSCs中纳米粒的释药特性进行研究;考察了影响MSCs肿瘤趋向性的因素;对MSCs中纳米粒的释药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全骨髓贴壁培养法适合体外提取MSCs;最后确定了纳米粒的制各处方和工艺参数,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浓度影响纳米粒的释放,CTS-TAX-NPs体外持续释放一周以上;在影响MSCs包覆效率的因素中,第3代MSCs、纳米粒的浓度为125μg/mL、平均粒径采用142 nm、Zeta电位=+9.22mV左右、MSCs与纳米粒共孵育24 h、MSCs饥饿处理2h,此时的包覆效率最高,CpLGA=200 mg/mL时,载药系统释放时间长达两周以上;MSCs对HT-29的肿瘤趋向性强于Lewis及Skov-3细胞,肿瘤细胞数目、MSCs与肿瘤细胞共孵育时间、MSCs代数影响MSCs的趋向性,载药后的MSCs肿瘤趋向性降低,6天之后趋向能力恢复正常;对载药系统中药物的释放机理研究表明:此释放除了受被动扩散影响外同时有P-gp参与。总之,MSCs有望成为新型的抗肿瘤化学药物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