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髂筋膜和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以下下肢手术的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y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髂筋膜和前路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膝关节以下的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以下下肢手术患者。随机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研究组:全身麻醉复合髂筋膜和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使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在PACU研究组舒芬太尼的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AP和HR从手术开始到出恢复室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苯肾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阿托品的使用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苏醒和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进入和离开PACU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恶心呕吐、寒战、低血压、高血压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麻醉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膝关节以下的下肢手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和前路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可以增强镇痛效果,提高麻醉质量,缩短苏醒和拔管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其他文献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锂离子电池的寿命预测尤为重要。本论文以一款额定容量为114Ah的高比能三元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对该款电池进行寿命建模和寿命预测软件开发。首先,进行了温度和倍率应力下的电池实验设计,基于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温度和不同倍率条件下三元电池在常温及较高温度下衰退阶段的主要衰退原因,从机理上分析了三元电池在温度和倍率应力下的容量衰减。其次,建立了单应力和
波浪能是可再生能源之一,蕴含极大能量。虽然波浪能开发由来已久,但如今波浪能发电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之一是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发电效率较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波浪能商
本研究试图从心理距离的两个维度对风险决策进行研究,即研究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同时探索在不同决策情景下创新心理距离操纵方式对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采用
目的: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是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且其死亡率较高。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及前瞻性分析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及发生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临
智能网联汽车为了提高驾驶者的安全性和便利性,集成了导航、移动办公、车辆控制、辅助驾驶等功能,日益丰富的接口导致车载网络更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造成用户信息泄露,车辆失控等重大安全问题,因此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着传统汽车前所未有的网络安全风险,如何设计车载网络防护策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论对车载网络的攻击是有线还是无线攻击,最终的落脚点都在控制器局域网(CAN)上。作为车载网络事实上的标准,CAN总线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损耗小、功率因数高等优点,在军事、航天、工业生产等领域应用广泛。永磁同步电机运行需要连接驱动电源,高性能的驱动电源有利于电机的精确控制,因此需要对驱动电源进行检测与考核。目前的检测方式比较传统,主要采用“驱动器-被控电机-机械负载”的机械检测平台。该检测平台存在设计复杂、成本高、参数不易调节等缺点。针对上述驱动电源检测装置存在的缺点,本文提出了利用电子负载模拟永磁
电力行业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力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助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火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一直都伴随着的能源消耗以及环境问题,电力生产中的能源问题及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火电产业中,为了进一步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应用,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应用中其经济性和环保性的论证与研究一直在持续。基于此,本文从床温控制的角度对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的控制
第一部分Hsa-let-7c对牙周膜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目的:分离培养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通过慢病毒转染使其过表达及低表达hsa-let-7
多维空间高速高精度加工的发展顺应了加工制造业中复杂曲线曲面零件应用广泛的趋势。除了关注加工速度的提高之外,零件加工质量的提升也是众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关注的重中之重
随着科技和医疗的发展,开颅手术机器人在临床上已经逐步进入了临床阶段,手术机器人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手术操作,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效率高等优点,能够完成一些人手无法精确完成的手术操作。目前对于手术机器人的研究有很多,但大多在研究方向上是对机器人的结构、导航和路径规划上的研究,对手术机器人钻铣机理方向上的研究少之又少。在开颅手术的操作中,由于颅内组织特殊的结构关系,完全依靠医生的经验或者手术机器人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