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基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7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体性事件是指那些由某种社会矛盾引发的,一定数量的人群参与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实现某些诉求而采取过激行为,并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群众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具有主体的群体性、一定的组织性、非政治性,事件的突发性、违法性、社会危害性等特点。群体性事件给我国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它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众形象,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对我国的法律权威、政府的公信力也是一个极大挑战。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应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生的“群众闹事”的探索中形成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为当时执政当局处理类似事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也对妥善处置“群众闹事”,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中,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判断,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的论述,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我们可以借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来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并充分发挥它的当代价值,探索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历史局限性,不能全盘照搬照抄,要理论结合实际,还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
其他文献
弗洛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创造了高度的文明,但它只是一个病态的社会。它造成了人性的极端异化,尤其在消费领域最为严重。从依附于人到独立于人,消费成为凌驾在人之上的控
邓小平在总结苏联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行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
作为班主任,常听到师生之间相互抱怨。对这种情况,我深感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没做到位。究其原因,在于我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如何建立一种经常的、有效的交流形式,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