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保定市赤瓦屋铜多金属矿区地处中朝准地台(Ⅰ)、山西断隆(Ⅱ)、五台台拱(Ⅲ)、阜平穹褶束(Ⅳ)构造单元西北部的赤瓦屋-大海陀构造岩浆岩带南缘赤瓦屋岩体中。区内广泛出露阜平变质表壳岩、变质深成岩;断裂构造发育,太行山深断裂带纵贯本区;中生代以来岩浆活动强烈,多阶段脉动式侵入,形成麻棚-赤瓦屋复式中酸性杂岩体,为区内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提供了有利地质条件。赤瓦屋地区铜多金属矿化属斑岩型铜矿,已发现矿体主要产于赤瓦屋岩体内部,以细脉浸染型矿化方式为主。矿石主要金属矿物黄铜矿、辉钼矿、白钨矿;主要脉石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角闪石;根据成矿温度与矿物组合划分为三个成矿期:石英-黄铜矿阶段、钾化多金属阶段、碳酸盐阶段;围岩蚀变强烈,具有蚀变范围广,多阶段,多期次叠加不同分带的特点,并以赋矿岩体为中心,形成强硅化钾化带、钾化硅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矿化蚀变分带现象。本次工作,主要采用地质调查、激电中梯测量、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井中激电等多种综合研究方法,开展赤瓦屋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模型的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开展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认为麻棚-赤瓦屋岩体属燕山期复式杂岩体,矿床受赤瓦屋岩体内部花岗闪长岩、斑状花岗闪长岩斑岩蚀变体系控制,斑岩矿化特征明显。对矿床成矿模式初步认为是由生成多金属含量的较高初始矿源层,在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经多期次侵入与重熔作用,进而形成多金属含量较高的岩浆热液,多金属元素在成矿构造有利部位不断富集成矿床。2、对研究区进行激电中梯测量,查明了低电阻率(小于800Ω·m)、高极化率(大于2.5%)异常分布形态,准确地反映出测区矿(化)带的特征,与已知地质信息吻合较好,反映了矿(化)体、岩层、岩体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并对矿(化)体深部规模及形态进行科学预测,为研究矿床分布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撑。3、本次研究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技术手段,通过圈出地球化学异常,发现Mo、Bi、Cu、Ag、W异常套合较好。通过对异常综合分析成矿元素浓集分带特征,划定了新的找矿靶区。4、综合研究矿区物化探异常特征,利用综合剖面对成矿有利地段进行物化探技术方法联用,分析综合异常特征并通过工程验证发现了铜、钼、钨矿化体,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为综合物化探方法在多金属矿区的找矿应用积累了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