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看《围城》中隐喻的英译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e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隐喻翻译随之也受到翻译界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隐喻翻译的探讨长期以来比较零散片面,不成体系,缺乏一个从多方面对其进行全面动态描述的连贯统一的理论框架。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充满着大量的隐喻表达,对增添美学效果,深化主题及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尝试从Verschueren顺应论的视角探讨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英译文中隐喻的翻译问题。作为一门较新的语用学理论,顺应论从语言、认知、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对语言交际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述,是对语言使用的一种综观。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做出种种选择,是源于语言的三个特性: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变异性和协商性是基础,顺应性是结果,它能够使使用者做出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语言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也可以从顺应论的角度去研究,而这同样适用于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隐喻翻译。因此,基于以上分析,作者在顺应论的理论框架内尝试建立了隐喻翻译的模式,并结合实例分别从语言内部实际和外部语境两个层面上对《围城》中隐喻的英译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隐喻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顺应一系列因素:目的语结构以及语言构成规则,物质世界中的时间和物质条件因素,目的语读者的心理需求与认知能力,交际中的社会文化因素。该研究也表明,语言选择贯穿《围城》中隐喻的整个翻译实践过程;从本质上说,成功的隐喻译文,是译者合理地做出顺应的结果。本文为隐喻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有利于构建系统连贯的隐喻翻译理论框架,对隐喻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保证译者译文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加强我们对翻译活动过程和本质的深刻理解。
其他文献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以人物的心灵独白为主体内容,通过对主人公的性心理和潜意识的挖掘,反映了文明与欲望之间的压抑与反压抑的斗争,揭示了人类本能欲望存在的合理性与不可压抑
<正>我认为,目前中国的私募股权正面临着系统性的发展机遇,通过对比中国与美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2015年的中国与1970年的美国所处在的经济发展阶段十分相似。历史地看
期刊
采用背景线索范式,探讨在真实场景中记忆对学龄儿童的注意导向。结果发现:(1)搜索任务中,学龄儿童在重复场景中的目标搜索随着学习阶段的增加而得到促进,获得显著的背景线索
莲花路街区是珠海市最具城市气氛和城市特征的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了混杂与兴旺并存。通过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可以改变由于长期无序发展造成的街区混乱的状态,进一步增加街
脑科学研究发现,简单心算主要涉及算术事实的提取,依赖于左半球的语言中枢,而复杂心算激活了左侧顶—额叶网络和双侧颞下回,与视觉空间表征和视觉表象加工有关;精算主要激活
MSK是一种特殊的2FSK信号,更适合于在非线性信道中传输,将MSK与普通的2FSK区分开来是很有必要的。为此,运用一种基于相位信息的2FSK与MSK的调制识别方法,来实现MSK与普通的2F
探讨不同类型的沉思对抑郁症状变化的中介作用及性别差异。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沉思反应量表等自评量表对512名高中生追踪调查3个月,用层次回归法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
<正>两岸金融监管的特点(一)大陆金融监管的特点1.现行制度的优势与不足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与美国以前的分业监管体系相类似,主要由"一行三会"构成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
针对目前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现状,通过对生活垃圾"三化"模式分析,并从分类收集、收费制度、资源利用、无害处置等几方面,全面比较了国内外垃圾处理状况。在分析发达国家成功
以武汉市343名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儿童友善—敌对型教师互动风格与社交归因、社会技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友善型、理解型教师互动风格与小学生成功内部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