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现代个人信用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用卡产业在促进消费增长、提高资金流动效率和降低社会支付成本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随着现代金融制度的建设的不断推进,信用卡业务也越发受到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的重视。2003年以来,随着中国银联成立,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加入到发行信用卡的行列中,我国的信用卡产业也从此进入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时期。随着发行数量连年翻番,信用卡从陌生而神秘的舶来品开始走入千家万户,进入每个人的钱包,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与信用卡相关的信贷风险问题却正在给我国的发卡银行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尤其是2008年以来,随着国内一线城市信用卡市场日趋饱和,各家银行发卡规模的增长开始放缓,具有一定滞后性的不良贷款问题犹如潮水落后的礁石,逐渐凸显了出来,以往被迅速增长的信贷余额分母摊薄的不良贷款比率开始节节攀升。
本文从信用卡产业的结构中发卡机构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风险入手,结合实践中得到的数据,分析了国内发卡机构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欺诈申请行为导致的绝对坏账比例过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进一步从客观环境和发卡机构自身两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导致国内欺诈申请行为猖獗的原因,剖析了形成这一现状的根源--国内信用卡“被动营销”模式下的客户“逆向选择”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自身在信用卡风险管理和营销渠道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主动营销”模式取代“被动营销”模式开展信用卡营销,从而在根源上杜绝欺诈申请行为的对策。在具体实施的层面上,本文将代表“主动营销”模式的“直复式营销”理念与信用卡业务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可具体应用于国内信用卡产业的“精确客户主动营销”模式,并从国内外开展的相关实践出发,探讨了这一模式在国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