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金本位制度崩溃以来,世界经济经常受到金融危机的困扰。特别是1994年12月底,墨西哥政府为制止外汇大量外流突然宣布比索大幅度贬值,引发了一场波及拉美、亚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金融危机。两年之后,当人们对墨西哥金融危机仍记忆犹新、心有余悸之时。在远离墨西哥的亚洲,一度以高经济增长著称的泰国,继墨西哥之后再度爆发了一场极具经济破坏力的金融危机。本文拟通过对这些金融危机的分析,探寻各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和推进金融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为中国加强自身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这些金融危机的共性特征暴露出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和推进本国金融国际化进程中所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即由于急于求成,造成一国现行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监管水平滞后于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最终导致经济运转失灵。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与墨、泰等国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经常项目自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仅1996年顺差即达72.43亿美元;(2)我国外资的管理状况基本令人满意:期限结构合理,短期资本仅占10%左右,总体数量适当;债务率为90%,偿债率为10%,均在国际警戒线之内;资金投向主要在实物经济部门;(3)我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之后,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至1996年12月实现了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之后,我国并没有急于开放资本市场,对资本项目下外汇资金的进出管理仍比较严格。这使得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较少地受到国际游资等因素的干扰。因此可以认为,我国近期内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前面论及的发展中国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我国十几年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认真研究以前的金融危机,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对我国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