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usin-α、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及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探讨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yy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其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得到共识的即脂质学说和炎症学说,本研究通过检测脂质因子salusin-α及炎症因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健康体检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及不稳定斑块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探讨血清salusin-α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8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颈动脉彩超检查确诊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100例,依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2个亚组:脑梗死组50例,斑块组5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所有入选患者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入院后第二日清晨血压、空腹静脉血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PR)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血清salusin-α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者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2检验;相关分析:以所有被调查的变量作为相关变量,以脑梗死为因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斑块组、脑梗组及正常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BMI指数、血压、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组与对照组比较TC、TG、LDL-C、Hb A1、HCY、C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组与斑块组比较TC、TG、LDL-C、Hb A1、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与对照组比较TG、C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组血清salusin-α水平(2.066±0.564)ng/L明显低于对照组(3.750±0.818)ng/L及斑块组(2.881±0.758)ng/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1.949±0.66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426±0.406)ng/ml,及斑块组(1.703±0.541)ng/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alusin-α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发生脑梗死呈独立负相关(OR=0.14,95%CI:0.54~3.68,P=0.000)。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salusin-α减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增高;血清salusin-α水平减低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从G-CSF促进血管新生角度,观察经过G-CSF干预之后,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兔的心功能改善情况、观察缺血周边区Ⅷ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情况,探讨粒细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