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v-a)CO2诊断脓毒症低心输出量的准确性评估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ldoc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在脓毒症患者中,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P(cv-a)CO2)与心输出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有床旁评估心输出量的价值,但是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心输出量相关程度变异性大。为了评估这种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将通过诊断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P(cv-a)CO2在脓毒症患者低心输出量诊断中的准确性并且验证其相关性。研究方法我们进行回顾性筛选纳入患者。这些患者入院后均采用了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通过股动脉PiCCO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分别采集静脉血、动脉血血气标本获取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同时,通过经肺热稀释技术获得连续三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平均值,低心输出量被定义为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2.5L/min/m2。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评估P(cv-a)CO2诊断脓毒症患者低心输出量的准确性。研究结果我们筛选了 82名脓毒症患者,最终纳入了 29名(男性22名,女性7名),并获取了 105人次中心静脉血、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血流动力监测参数。当P(cv-a)CO2≥6.75mmHg基本上能够检测脓毒症患者低心输出量状态,即用于检测心脏指数<2.5L/min/m2,该阈值的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75.9%,AUC为0.791(95%CI:0.673-0.908),阳性预测值为38.2%,阴性预测值为93.0%。通过评估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P(cv-a)CO2的诊断价值发现:ScvO2的AUC为(ScvO2:0.712(95%CI:0.598-0.825),与 P(v-a)CO2 的 ROC 曲线下面积无显著差异(P=0.264)。此外,P(cv-a)CO2在检测高心指数即CI>4.5L/min/m2未发现诊断价值,AUC为0.524(95%CI:0.362-0.687)。根据协变量的调整,P(cv-a)CO2检测脓毒症低心输出量的AUC在校正CRRT因素后显示性能稳健。心脏指数与P(cv-a)CO2之间呈负相关(R=-0.40,P<0.001),当心脏指数<2.53L/min/m2时,心脏指数与P(cv-a)CO2呈显著负线性相关,回归系数为-3.43(95%CI:-5.58,-1.28;P=0.002)。研究结论当CI<2.53L/min/m2时,P(cv-a)CO2与心输出量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cv-a)CO2≤6.75mmHg基本能够排除脓毒症患者低心输出量。
其他文献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生活中的物象进行写生并整理可作为作品的创作素材。作品《乡女》中的人物素材就是源于一次普通的乡村写生。作品创作中素材的选择是一种直觉和整体的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智能化的设备和产品,也促进了教育领域中智能分析、精准推送的个性化产品的发展。智慧教育作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高阶段,为教育发展
《阿诗玛》是经典的彝族叙事长诗,也是少数民族史诗外译的重要作品。在汉译和英译的过程中,《阿诗玛》文本受到译入语文化的影响,发生了多次变异。本文通过对比彝语本、汉译
湘早籼45号是益阳市农科所采用品种间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中熟早籼常规品种.其主要特点是熟期早,产量高而稳,米质优,抗性好.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基于对大兴安岭地区飞燕草营养杯播种育苗管理技术的阐述,总结并提炼飞燕草营养杯播种育苗的相关经验数据。
“经济史”内容是高中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和编写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变化,如何进行“经济史”内容的有效教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开好思想政治课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至关重要。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年龄不同,身心发展各异,思想政治课教学
为了探索新的水稻轻简节本栽培技术,达到既保产增产,又节省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2005年笔者在吸收省内外轻简栽培技术经验,且于上年获得小面积成功的基础上,组
回想自己的教书历程已有十一载.教过的学生很多.寒暑易节.又换了一届学生.总觉得好不容易又“捱”过去了。平日里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在絮叨,年轻的、年长的,“XX班,好难上课哦,这个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