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肖特基结的热载流子发射宽光谱红外探测器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iph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益于半导体材料及器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光生伏特效应的光电探测器已经可以完美地覆盖从紫外、可见直至中远红外的多个波段。其中,面向红外波段的探测器尤为引人瞩目,在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军事侦察等方面衍生出多个关键应用。目前商用红外光电探测器一般采用窄带隙材料,需结合能带工程精确调配化合物半导体组分实现红外光电转换。受制于晶格匹配要求,此类材料外延难度大、工艺复杂,且大面阵探测元件需与硅CMOS读出器件集成互联,导致材料及工艺成本居高不下。最近几年来,金属表面等离激元热载流子发射效应引起了国内外纳米光学领域的广泛关注。通过硅基体系上集成金属纳米结构形成肖特基结,发展出一种基于热载流子发射的全新光电转换途径。硅基热载流子探测器光电响应源于金属带内跃迁吸收,可突破硅带隙吸收限制(1100 nm)将截止波长拓展到通讯甚至中红外波段。同时,硅基金属热载流子探测器可平面化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且可与CMOS工艺全兼容,结合等离激元频谱、偏振、光场操控特性可拓展器件的功能化集成与应用,有望成为硅基红外探测的备选方案。然而,当前文献所报道的热载流子探测器量子效率普遍较低,亟需从材料学、光学和电学角度上深入探寻其性能增益方案。基于此,本文在硅基体系上围绕金属—半导体肖特基势垒调制、金属传输与发射损耗等关键问题,研究对比了不同等离激元金属材料的热载流子探测效率,具体研究工作包括:(1)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肖特基结光伏型器件的制备与研究,通过构建纳米光学和热载流子传输、发射理论模型对器件实测结果进行拟合,并探讨了外置偏压下镜像力势垒作用对光电流响应的影响;(2)在以上实验和理论模型的框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基于不同表面等离激元金属的载流子探测效率,从材料能量损耗和金—半肖特基势垒调控角度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3)金属—半导体—金属(MSM)光电导器件的设计、制作与性能分析,旨在利用光电导作用机制提高器件的响应度。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以PM2.5和O3为代表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大气污染事件往往兼具复杂性和区域性。PM2.5一次排放的贡献显著减少,但是通过大气污染物相互作用生成的二次成分贡献开始突显,使其浓度进一步下降进入瓶颈期。O3控制困难主要归咎于本地形成和区域传输的相对贡献难以确定,以及前体物NOx和VOCs的转化机理尚未完全明晰。因此,珠三角各城市结合气象条件和
目的:通过收集77例脓毒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血清前白蛋白在脓毒症患者病情预后方面的价值探讨。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77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均满足2016年发布的脓毒症定义sepsis-3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及治疗过程完整,同时入住ICU时间大于72小时。设定严格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按照入院24小时内测得的血清前白
目的:探究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2)抑制小鼠肝星状细胞系JS1的活化是否与细胞焦亡相关,为17β-E2抗肝纤维化的潜在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不同浓度的LPS溶液(0.05、0.1、0.2、0.5、1μg/ml)处理JS1细胞48 h,用CCK8法检测各组的细胞活性,筛选LPS促进JS1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2.以10-7mmol/L 17β-E2作为肝纤
学位
学位
关于发光分子的研究源于上世纪早期,但都是研究其在溶液态下的发光行为。这些发光分子在溶液中往往发光很强,但由于它们具有平面刚性结构,因此在聚集状态下容易发生π-π堆积效应从而导致荧光猝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2001年,Tang等人提出了一个发光领域的新概念——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指一类具有
学位
网络功能(Network Function)大量存在于网络当中,它们对数据包进行不同的处理。网络中一些服务需要按照特定的顺序被不同的网络功能所处理,形成服务功能链(Service Function Chain)。与此同时,可编程数据平面因其能够提供灵活的可编程性和高转发速度,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趋势。P4(Programming Protocol-Independent Packet Proces
微纳米塑料作为新兴污染物,已广泛分布于土壤、淡水和海洋环境中,对生物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微纳米塑料能够通过食物链层层富集,最终进入到人体内,对人体组织和细胞产生氧化损伤。尽管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微纳米塑料能够诱导细胞产生活性氧,引起细胞活力下降。然而,关于细胞毒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尚缺乏研究,且细胞活性氧(ROS)的检测主要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法,该方法容易受到光照射的影响。本文以聚
近年来,中国东部城市夏秋季发生臭氧(O3)污染的现象日趋凸显,浙江嘉兴市、广东深圳市作为典型城市之一,O3污染已成为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边界层处于地表与自由大气之间,是污染物集中存在的大气层,研究边界层内O3污染对当地制定污染防治控制方案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研究利用2018年夏季(8月1-31日)嘉兴市、2019年秋季(9月12日-10月27日)深圳市的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遥感观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