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特点调查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zhaolong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而其中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更是占了大多数。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只有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合理诊治,才能有效防治心血管并发症,从而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本次研究从“首辨阴阳,再辨六经”的角度出发,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特点,试通过不同证型间血糖、血脂指标的比较,分析、总结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病因病机,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研究分为文献研究与临床研究两部分。首先,文献研究部分从中医角度总结了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分型论治的进展。接着再从西医角度,归纳了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以及西医治疗的最新情况。在此基础上,临床研究收集了自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170例,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参照伤寒论六经辨证及本院重点专科病种诊治标准,结合“二纲六目”分型,记录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年龄、病程、BMI等一般信息,及血糖、血脂等临床实验检查数据,借助SPSS21.0软件,分析所得临床数据,比较、归纳不同证型间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成果:在本次临床调查的170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中,按照“二纲六目”辨证分型,统计表明:少阴阳虚寒湿证占40%,其次为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占总数36.5%,而阴阳寒热错杂证患者占8.8%,太阴阳明虚寒证患者仅占6.5%,其他证型占8.2%。一般情况方面,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在病程、BMI方面平均水平相当,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上,所有患者平均年龄为50.77±10.12岁,其中少阳证组较少阴证组年龄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指标方面,在糖化血红蛋白、餐前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各证型间平均水平相当,未见统计学差异(尸>0.05)。各证型患者在餐后2h血糖平均水半未见明显差异,其中少阳证组与少阴证组、阴阳寒热错杂证组相比,P值均较接近显著水平0.05。血脂指标方面,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在TC、HDL-C、apoAl方面平均水平相当,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所有TG升高的患者中,少阳证组所占比例最大(41.18%),且少阳证组TG平均水平高于少阴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LDL-C升高的患者中,少阴证组所占比例最大(52.24%)。少阴证组患者在LDL-C和apoB两方面平均水平都比少阳证组、太阴阳明虚寒证组要高,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太阴阳明虚寒证组apoB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患者中,HDL-C总体平均水平为0.81±0.21mmol/L,apoAl总体平均水平为1.08±0.81mmol/L,两者明显低于正常值。结论:从“首辨阴阳,再辨六经”角度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以“阳气虚弱”为基本病机,各中医证型所占比例分布:少阴阳虚寒湿证>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阴阳寒热错杂证>太阴阳明虚寒证。各证型间患者病程、BMI情况未见明显差异,少阳证较少阴证平均年龄小。血糖方面:各证型间HbA1c、空腹血糖平均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对于患者的餐后2h血糖,少阳证组平均水平高于少阴证组和阴阳寒热错杂证组,差异接近显著概率。血脂方面: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总体符合典型的脂谱改变: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LDL-C水平升高或正常。少阳证组TG平均水平高于少阴证组,少阴证组LDL-C. apoB平均水平较少阳证组、太阴阳明虚寒证组高,且太阴阳明虚寒证组apoB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在TC、HDL-C、apoAl方面,各证型间水平未见明显差异。推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谱特点可能与2型糖尿病病程不同时期所表现的胰岛素抵抗程度不同相关,通过胰岛素水平影响脂酶活性从而影响了血脂代谢水平。中医方面,从“首辨阴阳,再辨六经”的角度分析,阳气虚弱的基本病机造成少阳、少阴与脾胃之枢升降紊乱,因此表现为不同证型的脂谱特点。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