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有效利用珍贵的频带资源,通信系统广泛使用诸如正交幅度调制(QAM)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现代通信技术。然而,这些调制技术产生的信号具有较高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当这些信号通过射频端的功率放大器时,由于实际功放固有的非线性特性,会产生非线性失真问题,从而会显著降低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在现有的各种功放线性化技术中,数字预失真技术因其较好的性能和较低的代价,被认为是最为有潜力的技术之一。本文针对功率放大器的数字预失真技术这一课题,围绕着行为建模、环路延时估计、降采样速率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在数字预失真模型方面,介绍和讨论了数字预失真的一般性实现方案。针对非线性较高的记忆系统,为避免记忆多项式(MP)模型建模时存在的数值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段记忆多项式方案,该方案在系数更新时需要数值计算更少。为减小有记忆的查找表(LUT)技术存储表项时所需的RAM空间,提出基于线性内插的记忆查找表技术,在有限的表项大小时具有更好的预失真补偿精度。针对数字预失真中发送信号与反馈信号存在延时导致系统无法正常收敛的问题,基于牛顿二分迭代的逆向过程,提出一种健壮的低复杂度的环路延时估计算法,降低了估计过程中所需的内插次数。此外,为提高环路延时估计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基于经典的多次估计取均值的方法,使用了两种平均处理的策略用于对估计值的平滑处理。针对宽带下的数字预失真系统需要成本较高的高速A/D采样器件,研究了两种可降低采样速率的数字预失真方案。针对现有预失真模型不能适用于带限反馈信号的问题,根据带限建模的基本原理,提出了GMP模型的带限预失真模型。根据PA行为特性中静态非线性的特点,采用静态非线性与记忆效应相分离的两盒结构建模,提出了一种结合查找表与线性内插MP/LUT的联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