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及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的加剧、品种的退化,由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中华鳖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日趋严重,对中华鳖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华鳖抗病毒天然免疫机制的研究目前还处在初步阶段,通过研究其免疫机制,不仅为中华鳖病毒性疾病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且在爬行动物免疫学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中华鳖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itochondrial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 MAVS)及TRIM14(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protein14)基因在中华鳖组织、不同胚胎发育时期及外源刺激后的表达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其在中华鳖小肠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情况,探讨了MAVS和TRIM14基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中华鳖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结果如下: 1、经过对中华鳖MAVS基因的结构及同源性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框为2673 bp,编码890个氨基酸,无信号肽序列,蛋白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94.6 Kda和5.99,具有典型的半胱天冬酶招募结构域(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和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TM)。RT-PCR和荧光定量实时PCR检测结果显示MAVS基因在鳖的心脏、脾脏、肾脏、肝脏、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肌肉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心脏、脾脏和肌肉中的表达量较高;MAVS基因在中华鳖胚胎中的表达量随胚胎发育的不断完善而逐步提高;在受到外源Poly(I∶C)刺激后,小肠、肝脏、脾脏、肌肉组织内MAVS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MAVS蛋白在小肠中主要分布于肠道黏膜层,在肠上皮细胞、固有层中都有阳性细胞,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经Poly(I∶C)刺激后,小肠组织内的MAVS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主要定位在线粒体外膜,也有部分游离在细胞质中。 2、经过对中华鳖TRIM14基因的结构及同源性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框为1116 bp,编码371个氨基酸,无信号肽序列,蛋白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43.2 Kda和8.01,具有典型的B30.2(PRY/SPRY)结构域。RT-PCR和荧光定量实时PCR检测结果显示TRIM14基因在鳖的心脏、脾脏、肾脏、肝脏、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肌肉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TRIM14基因在中华鳖胚胎中的表达量随胚胎发育的不断完善而逐步提高;在受到外源Poly(I∶C)刺激后,小肠、肝脏、脾脏组织内TRIM14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TRIM14蛋白在小肠中主要分布于肠道黏膜层,在肠上皮细胞、固有层中都有阳性细胞,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经Poly(I∶C)刺激后,小肠组织内的TRIM14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免疫胶体金结果显示TRIM14蛋白位于线粒体外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