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核心症状之一的听幻觉其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由于错觉与幻觉相关,研究听错觉的机制有利于了解听幻觉。从心理加工角度,人格特质作为底层变量,对正常人和病人的认知都有影响,可以通过词汇错觉的加工表现出来。从脑区加工角度,语义处理和注意在听幻觉中都很重要,对其早期加工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其脑机制。目的1.在中文为母语的正常人中验证正常人格特质对词汇错觉加工的影响。2.在中文为母语的、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A簇人格障碍患者中研究病理性人格特质对词汇错觉加工的影响。3.通过高产的词汇错觉在中文为母语的、伴听幻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研究其脑区加工特点。方法1.在177名健康女性和131名健康男性中国人中通过五因子模式Zukerman-Kuhlman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ZKPQ)测量正常人格特质,并运用Deutsch"High-Low"词汇错觉,记录其报告的中文词汇,筛选出有意义的词汇与其人格特质进行比较。2.在中文为母语的116名健康志愿者、11名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34名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和13名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中运用Deutsch"High-Low"知"Harvey"词汇错觉,记录其报告的词汇,筛选出有意义的词汇及反映病理性人格特质的词汇,分析其与人格障碍是否存在相关。3.在中文为母语的16名健康志愿者和16名首发伴听幻觉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运用以Deutsch"High-Low"错觉为目标刺激的“oddball"范式,记录其脑电,分析事件相关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并通过溯源脑区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词汇错觉处理时的脑加工机制。结果1.在正常中国人中,听到"High-Low”词汇错觉后报告的有意义中文词汇数与ZKPQ冲动感觉寻求、攻击-敌意和活泼性有关,且这三个特质上的高分者报告的词汇词义与对应特质有关。2.偏执型和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在听到‘’Harvey"司汇错觉后报告的有意义中文词汇数及病理性人格特质相关词汇数较正常志愿者和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多,且前者报告的词汇反映相应的病理性人格特质。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以‘’High-Low"词汇错觉为目标的反应时延长、标准刺激诱发P2潜伏期延长、目标刺激诱发N1波幅减小(不明显)、N2潜伏期延长、P3波幅下降。精神分裂症患者中,P3溯源脑区最明显激活在中央后回,而左侧颞下回激活则较正常对照组下降;顶叶N1波幅与阳性与阴性量表中的偏执尺度得分呈正相关。结论当以中文为母语的人听到Deutsch词汇错觉时,会用到他们正常或病理性人格特质相关的特定认知模式进行心理加工。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格障碍患者的认知模式,为认知疗法治疗相关人群提供更多的支持。此外在N1-P3时间窗内展现了词汇错觉引发的皮层响应情况,相关脑区加工特点可能有助于我们了解AVHs的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