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育中红侧沟茧蜂hsp70和hsp90的克隆与表达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0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属于茧蜂科Braconidae,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erinae,侧沟茧蜂属Microplitis。其寄主范围非常广泛,该蜂对棉铃虫各世代的平均寄生率可达22.9 %,是棉铃虫田间生物控制的重要因子。中红侧沟茧蜂有滞育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可以人工大量饲养并储藏滞育个体,在适当的时机释放于田间,用于棉铃虫的生物防治。研究中红侧沟茧蜂滞育机理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不仅具理论意义,而且对棉铃虫的生防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实验设置了三种光周期和温度的组合处理饲养被寄生的粘虫,分别是L:D为10h:14h,温度为17℃(简称滞育处理);L:D为0h:24h,温度为17℃(简称低温非滞育);L:D为16h:8h,温度26℃(简称常温非滞育)。在分子水平上比较和分析了不同三种处理中红侧沟茧蜂热激蛋白基因序列和表达特性,克隆了中红侧沟茧蜂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hsp70)和热激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hsp90)的基因片段。研究结果如下:1.克隆了中红侧沟茧蜂hsp70和hsp90的部分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其中hsp70的核苷酸序列长1022 bp,与其它昆虫的序列的同源性达到70 %以上,hsp90的核序列长1079 bp,与其它昆虫的序列同源性也达到70 %以上。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比较了滞育与非滞育幼蜂(滞育处理为12日龄和16日龄,低温非滞育为16日龄,常温非滞育为6日龄)hsp70、hsp90的表达量,发现hsp70、hsp90在滞育与非滞育中红侧沟茧蜂幼虫中都表达,且表达量都很低。数据分析表明,hsp70、hsp90在滞育与非滞育的虫体内表达量差异不显著。2.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滞育和非滞育幼蜂总蛋白的种类和含量上有很大差异。滞育处理(L:D为10h:14,17℃)幼蜂处于滞育进入前期(12日龄),滞育进入中期(14日龄)和滞育进入后期(16日龄)的蛋白谱带也有显著差异。3.用等电点聚焦电泳技术分析了三种温光组合处理下饲养的幼蜂和寄主粘虫血淋巴,结果发现不同处理间的蛋白谱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个体价值日益多元化,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全新热点.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标准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大学生心
水稻胡麻斑病(Rice Brown Spot)是世界各稻区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我国常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并可造成水稻减产以及降低稻米品质。防治水稻胡麻斑病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