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测定sflt-1、VEGF在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计算VEGF的活性指数(VEGF/sflt-1),探讨sflt-1对VEGF及血管形成的影响,了解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EMs血管形成机制中的作用,为EMs的临床诊断和抗血管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EMS的48例患者,根据美国生育协会(R-AFs)分期标准,Ⅰ-Ⅱ期15例,Ⅲ-Ⅳ期33例,年龄20-48岁,其中取得异位病灶48份,在位内膜32份。同时同期选择因卵巢良性肿瘤、宫颈病变、浆膜下肌瘤、输卵管疾病等非内异症原因接受子宫切除的患者以及接受宫腔镜检查的非EMS患者30例,年龄32-50岁,(增生期18例,分泌期1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正常的子宫内膜。两组患者均月经规律(28-32天),未合并其它内外科疾病,术前6个月未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6个月内无妊娠及哺乳史,各组间年龄无统计学差异,所有入选病例均经病理明确诊断。
①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VEGF、sflt-1蛋白的表达,并用CD105进行标记对微血管密度(MVD)定量检测,用Image-ProPlus6.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上述各组VEGFmRNA、sFlt-1mRNA表达水平;采用比较阈值法(2-△△ct法)对目的基因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并计算VEGF活性指数。
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①VEGF和sflt-1主要表达于三组内膜的腺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上,腺上皮细胞表达强于间质细胞;CD105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上。
②VEGF在在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异位内膜(P<0.01);sflt-1在对照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P<0.01);MVD在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对照组中依次增高,且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③对照组中,VEGF的表达在分泌期明显高于增生期(P<0.01),而sflt-1的表达在分泌期却明显低于增生期(P<0.01),MVD没有显著的周期性变化;在位内膜组中,VEGF的表达没有显著周期性变化(P>0.05),sflt-1在在位内膜分泌期明显低于增生期(P<0.01),MVD在分泌期显著高于增生期(P<0.05)。
④在相关性分析中,在位内膜组sflt-1与MVD呈负相关(r=-0.638,P<0.05);异位内膜组sflt-1与MVD无明显相关性(r=-0.152P>0.05);对照组VEGF、sflt-1与MVD均无明显相关性。
2、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
①VEGFmRNA、sflt-1mRNA实时定量PCR检测各标准曲线的R2均达到0.99,说明线性相关度很高,且扩增效率均在90%以上,各溶解曲线呈单峰分布说明PCR产物无非特异性的扩增(Fig.4-6),扩增曲线中出现峰值(Fig.7-9),说明本实验引物设计合理且底物中存在目的基因。
②sflt-1mRNA在对照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的表达量分别为3.898±1.287、3.278±0.997和1.866±0.916,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VEGFmRNA在对照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的表达量分别为1.961±1.130、2.773±0.854和1.109±0.715,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VEGF活性指数在对照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数值分别为0.698±0.461、0.918±0.375和0.572±0.397,在位内膜的数值明显高于异位内膜和对照组(P<0.05),异位内膜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able3)。
③在位内膜中,VEGFmRNA、sflt-1mRNA和VEGF活性指数都没有周期性变化;对照组子宫内膜中,VEGFmRNA在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量分别为1.425±0.800和2.766±1.096(P<0.01),VEGF活性指数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分别为0.350±0.215和0.905±0.377(P<0.01),而对照组中sflt-1mRNA在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表达分别为4.386±1.400和3.165±0.600,即增生期的表达明显高于分泌期(P<0.01)(Table4)。
④VEGFmRNA的表达量在Ⅰ-Ⅱ期和Ⅲ-Ⅳ期分别为1.447±0.749和0.956±0.655,Ⅰ-Ⅱ期的表达量明显高于Ⅲ-Ⅳ期(P<0.05);sflt-1mRNA在Ⅰ-Ⅱ期和Ⅲ-Ⅳ期的表达量分别为2.517±0.952和1.570±0.740,Ⅰ-Ⅱ期表达明显高于Ⅲ-Ⅳ期(P<0.01)。VEGF活性指数在Ⅰ-Ⅱ期和Ⅲ-Ⅳ期的表达量分别为0.773±0.649和0.651±0.351,Ⅰ-Ⅱ期高于Ⅲ-Ⅳ期,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VEGF和sflt-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均有异常表达;
2、Sflt-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血管形成机制中可能起着负反馈调节作用,并可能通过影响VEGF-VEGFR-sVEGFR轴而促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