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大鼠背部深二烫伤模型局部应用胶原酶软膏换药后创面的大体及组织学变化,并检测创面修复过程中EGF、bFGF表达情况。进而初步探讨胶原酶软膏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20只,编号后每只大鼠背部造两个直径2cm的深二度烫伤创面,随机选取一个作为实验组,另一个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用胶原酶软膏换药,对照组用凡士林纱布换药,两天一次,直至创面愈合。每日观察大鼠创面分泌物、痂皮形成与分离程度,记录愈合时间,定期测量愈合面积计算愈合率。7、10、14、21d各抓取5只大鼠自创缘取材做病理及EGF、bFGF免疫组化切片,免疫组化切片高倍镜下人工计数阳性细胞数。实验定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实验组10天时完全脱痂的例数为5例,对照组为1例。14天时实验组为13例,对照组为6例。17天时实验组为20例,对照组为11例。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20.75±1.71d,明显短于对照组25.25±1.71d(t=6.971,P=0.006)。7、10、14、21d愈合率分别为37.60±7.42,54.52±7.20,77.72±8.50,98.04±3.92均高于对照组19.06±4.26,35.96±5.88,49.48±6.04,81.80±6.04(t值分别为8.200,9.116,10.102,5.294;P值均小于0.05)。在已愈合创面病理切片显示实验组创面愈合质量优于实验组。免疫组化切片显示实验组7d、14d EGF阳性表达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671,3.127;P值分别为0.O22,0.010),10d明显高于对照组(P=6.585,P<0.O01),21d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异(t=0.309,P=0.763)。bFGF7d、14d阳性表达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70,2.918;P值分别为0.O37,0.014),10d明显高于对照组(P=9.106,P<0.O01),21d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异(t=0.132,P=0.898)。结论:胶原酶软膏对深Ⅱ0创面具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其机制与加速坏死组织分离、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增加EGF、bFGF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