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始彩陶艺术是人类史前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几千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晶,为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之前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马家窑文化是原始彩陶艺术最繁盛的时期,可以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时期,其中的半山、马厂时期也被称为半山马厂文化,当时已进入原始社会后期,蛙人纹是这一时期出土较多的彩陶纹饰之一,这一纹饰既具有像征性,又具有神秘性,正是彩陶文化末期和青铜时代将要到来时期的美学特征的体现。本文在全面分析半山、马厂彩陶蛙人纹的基础上对蛙人纹进行较细致的分类,并勾勒出基本的发展演变图。结合半山、马厂时期原始先民的生活,分析蛙人纹的产生、发展、形象内涵及艺术特征。本文运用严谨的历史学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力求在坚实可靠的资料依据基础上进行美术学的分析和研究;采用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考察过程中揣摩、理解文献材料;同时还采用类型学的方法,在对半山马厂彩陶蛙人纹进行细致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它的艺术源流、文化内涵以及艺术特征。经过以图像谱系为基础的分析,半山马厂彩陶蛙人纹根据类型可分为头与四肢俱在的蛙人纹、只有头部和上肢的蛙人纹、省略头部只保留四肢的蛙人纹和折肢蛙人纹四类;根据形象可分为与蛙有关的蛙人纹、与人有关的蛙人纹、与蜥蜴有关的蛙人纹、与符号有关的蛙人纹、与圆圈纹组合的蛙人纹、与葫芦纹组合的蛙人纹、与水纹组合的蛙人纹、与点状纹饰组合的蛙人纹和与蝌蚪有关的蛙人纹9类。其产生是纹饰夸张、变形、组合的结果。早期多头与四肢俱在的样式,中期多只有头部和上肢或省略头部只保留四肢的样式,晚期多折肢纹样式,其发展具有连续性、变化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等特点。由于折肢纹样式的多样性,半山马厂文化之后的蛙纹、折线纹、回纹、卐字符号等都有可能和蛙人纹有关。蛙人纹与原始人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并且体现了生殖崇拜、祖先崇拜、日月崇拜等多种崇拜形式,可能还与原始历法有着一定的关系,有些纹饰体现出了对原始文字的探索。半山马厂彩陶蛙人纹既具有表象性又具有表意性。构图上与器型紧密结合,讲究和谐、对称、工整,采用自由的散点透视法,线条形式丰富,色彩运用简单,总体来说具有图案性的效果。蛙人纹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同时也和其它原始彩陶纹饰一样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