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药物制剂相比,药物控释制剂具有减少给药频率、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实现靶向给药、提高药物疗效等优点,受到医药工作者们的青睐。pH智能响应药物控释制剂是一类重要的控释制剂,其关键在于开发pH智能响应药物载体。纳米介孔氧化硅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孔道结构排列规则有序、粒径和孔道大小均一可控、表面羟基易于修饰、生物相容性良好、无药理学活性,研究发现,是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材料。然而未经修饰的介孔氧化硅球难以直接应用于药物控释,需进行修饰。常用的修饰方法主要为嫁接法,该方法易导致基团分布不均,难以实现区域选择性修饰,并且有机基团的负载量也难以控制,从而影响材料对药物释放的有效调控。药物载体进入人体,需穿越脂溶性的细胞膜才可进入细胞,发挥作用,因此穿越油/水界面,实现可逆性药物运输是药物载体开发的又一重要内容。针对上述,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采用分步共缩聚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介孔氧化硅球,可以实现对介孔材料的区域选择性功能化。在介孔氧化硅球壳层引入含有溴的有机基团,再与四乙烯五胺反应引入多胺,合成孔口处pH敏感性的纳米介孔氧化硅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N2物理吸附、透射电镜(TEM)、红外(IR)和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材料对药物布洛芬的吸附性能及pH控释行为。结果表明该材料对布洛芬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并且具有pH控释性能。2.进一步对上述方法进行改进,在介孔氧化硅球的内核引入疏水性基团-辛基,同时在壳层修饰具有pH敏感性的亲水性三胺基团,制得具有疏水核-亲水壳结构的双亲性纳米介孔氧化硅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N2物理吸附、透射电镜(TEM)、红外(IR)、元素分析、光电子能谱(XPS)、热重(TG)等分析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并考察了不同pH条件下,材料在油水两相的分配性能及可逆相转移能力。结果表明,材料两相分配性可以通过改变功能化基团的负载量和壳层的厚度进行调控;该材料表现出pH敏感性,在碱性条件下材料分散在有机相,酸性条件下材料分散于水层,调节水溶液的pH可以使材料可逆地穿梭于油水两相,并且可以反复多次;材料的相转移能力与溶剂的性质有关,依赖于油水两相的界面张力。3.进一步考察了上述材料去除模板剂后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性能及可逆相转移能力,并采用布洛芬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双亲性纳米材料对布洛芬的吸附性能和在不同pH条件下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去除模板剂后,通过改变pH,材料仍然可以可逆地穿梭于油/水两相,并且可以反复多次;模板剂对材料的可逆相转移性能有一定影响;该材料对布洛芬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并且有一定pH控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