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行为对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族企业也不例外。投资效率是投资决策的结果,偏离合理投资规模的决策可能造成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即引发企业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进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家族企业在内部治理结构、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等方面与一般的上市公司有着较大的差别,那么这些差别是否为家族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呢?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以2010-2012年间我国沪深两市308家的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取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依次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1)借鉴衡量非效率投资水平的Richardson经典分析模型确定样本家族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并衡量具体的非效率投资水平,为下一步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2)基于Richardson模型的衡量结果,以确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为被解释变量,通过建立动因模型,实证检验家族企业股权结构是否为其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的原因,主要从控制家族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的角度进行分析;(3)根据计算出的反映市场竞争程度的赫芬因德指数将家族企业样本分为高竞争行业和低竞争行业两个子样本,在证实家族企业股权结构的确影响其投资效率的基础上,引入市场竞争程度作为调节变量,分类证实了在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下,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仍然对其非投资效率水平有影响,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4)引入市场竞争程度、家族企业股权结构的交乘项,分析市场竞争、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与其非效率投资水平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进行了上述研究后,本文得到以下三个主要结论:(1)我国家族企业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现象,且存在投资过度现象的家族企业数量大于投资不足的家族企业数量;(2)家族企业股权结构是其非效率投资的动因之一。一方面,股权集中度与非效率投资水平显著正相关,即控制家族持股比例越高,家族企业非效率投资水平越高;另一方面,股权制衡度与非效率投资水平显著负相关,即其他股东对控制家族的股权制衡水平越高,企业非效率投资水平越低;(3)市场竞争程度对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与其非效率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控制家族股权集中度与其非效率投资水平之间的正向关系得到加强,可以理解为是控制家族采取了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措施后所产生的负面效果;同时,股权制衡度与非效率投资水平的负向关系有所减弱,可以理解为,面对激励的市场竞争,其他中小股东向作为大股东的控制家族做出了“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