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下穿城区建筑群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周围土体扰动,进一步引发上部建筑物的受力变形,造成建筑物损伤。因此,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风险评估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盾构隧道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众多的影响因素。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专家意见,充分挖掘分析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风险因素,提出新的风险评估体系,并且将改进后的多准则评价方法首次应用于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风险评估中,实现了建筑物的安全预警决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风险评估体系。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影响因素众多,通过调研相关文献资料,咨询领域内专家并且结合工程实际,确定出以土体性质、建筑物因素、隧道因素和盾构掘进参数为主的包含19个影响因素的风险评价体系。将风险因素分为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进行风险分级,分别由专家打分以及实际测量得到具体因素等级。(2)提出一套针对邻近盾构隧道建筑物的风险预评估方法。基于专家打分结果,采用基于三角模糊数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因素权重,利用VIKOR法计算建筑物风险等级标准。首次将区间数改进VIKOR法引入到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风险评估中,用来计算建筑物风险等级。将该风险评估方法分别应用于长沙地铁四号线和深圳春风隧道的沿线建筑物中,评估结果均与实际相符,证明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3)提出一套针对邻近建筑物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的风险评估方法。首次将PFAHP法引入到隧道工程领域,通过将专家的语言描述转化为定量数字计算得到因素权重。采用多准则决策方法中的TOPSIS法计算盾构掘进过程中建筑物风险等级标准。首次将区间数改进TOPSIS法引入到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风险评估中,确定建筑物的风险等级。将该评估方法应用在长沙地铁四号线下穿某栋建筑物的风险评估中,评估结果与实际损伤评价结果相符,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4)基于所提出的风险评估方法,开发出一套风险评估软件。软件包含了风险因素分级标准、盾构隧道掘进前风险评估和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的风险评估。软件很好地简化了风险评估的计算流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盾构隧道的安全施工以及上部建筑物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辅助支持。
其他文献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凭借其优越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推动着土木工程结构向轻、薄、大跨方向发展。与普通混凝土相比,UHPC的突出优势之一是其优异的抗拉性能,从结构层面看,UHPC的抗拉性能受试件尺寸的影响,从材料层面看,UHPC的抗拉性能受基体材料和钢纤维特性的影响,为探究UHPC的轴拉性能、弯拉性能以及其换算关系,本文主要完成了以
偏高岭土性能优越,相关的深度开发对拓展其应用领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分子动力学是原子尺度下研究材料复杂物理和化学过程的有效工具,不仅能够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而且可以对宏观实验提出方向性指导。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从原子层面探究了偏高岭土理化性质变化的微观机理,为推进偏高岭土精细化改性进而在各领域内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偏高岭土模型合理性及结构
在猪群中,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常见的病原之一。该病毒的传播主要是由不同猪群间动物个体的流动引起的,PCVs也可能发生跨物种传播(如猪传染给啮齿动物、猪传染给牛、猪传染给毛皮动物等)。同时PCV在猪群中的阳性率很高,长期威胁着我国养猪业,阻碍着养猪业的经济发展。应用感染性克隆拯救病毒进而研究病毒的复制和病毒的致病机制是目前病毒学研究的常用策略。本研究在我国湖南
由于疲劳昏昏欲睡和分心而导致的危险驾驶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正在成为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准确检测危险驾驶行为和生成实时警报的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观察到各种危险驾驶行为会引起对声源信号作出响应的声学特征的启发下,本文提出了基于声学的危险驾驶检测系统。该系统准确地检测危险的驾驶行为,并使用现成的智能手机生成实时警报。与最先进的系统相比,本文不需
目前通信技术、大数据、AI、Io T、边缘计算等前沿科技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这些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光通信作为基础的技术支撑,因此在信息通信系统中保持光通信网络的稳健性是当前面临的任务与挑战的重中之重。不言而喻,相对于曾经普遍应用的电缆通信技术,光通信网络已经是一种发展成熟、铺设便捷、节约成本、组网灵活、更强的可管理性、可靠性高的网络通信技术。如今,光网络通信技术已在世界范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病灶较深且无任何明显症状,不易察觉,传统的内窥成像技术无法精确筛查、诊断出来。传统的消化道内窥技术大多采用白光成像,这种成像方式最大的缺点是只能观察组织的表皮,无法得到深度信息。除此之外,超声内窥成像只能分辨解剖结构的变化,无法探知早期的消化道肿瘤。因此目前专门针对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内窥成像技术仍有待开发。光声成像是一种复合型的新型医学成像方式,兼备了纯光学成像高分辨、高对比度和纯超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因具有功率密度高、转换效率高、体积小、响应速度快、转矩脉动小等优势,在工业各领域备受关注。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可以省去机械式位置传感器,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该技术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已逐渐进入工业应用领域。然而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也引进了新的问题——导致PMSM的带速重投难度加大。带速重投指的是在
经济飞速发展致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造健康舒适的建筑室内环境对人身心健康、以及各种资料或者文物的保存都非常重要,而室内温度和湿度在这方面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决定性指标,但主动式调热调湿带来的往往是建筑能耗增加,出于目前能源紧张的情况考虑,也为相应节约能源的号召,凭借保温调湿材料来创造更为舒适的室内环境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学者的重视。本文出于对室内环境的保温调湿与节能两方面考虑,创新性地对一
天然水体中磷(P)含量超过一定水平时,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体的质量。磷是人类、动物和植物维持生物基本功能所必须的重要营养元素,与此同时磷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是非常有限的,磷矿的开采和流失造成了世界磷矿资源的严重短缺。根据研究表明,如果对磷的需求每年增长3%,世界上的磷储量将在未来100~400年内耗尽。从废水中回收磷不仅有利于缓解磷危机,而且有助于减少水污染和除磷负荷,这是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基因通过转录、翻译和翻译后修饰一系列过程才能合成结构复杂完整的蛋白质,进而对其功能的行使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S-酰化修饰(棕榈酰化修饰)通过将棕榈酸或长链饱和脂肪酸共价结合到靶蛋白的半胱氨酸残基上,从而在蛋白质胞内定位、运输、分选、细胞内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蛋白质的S-酰化修饰主要通过DHHC-CRD类棕榈酰基转移酶(DH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