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尔兰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塞缪尔·贝克特堪称20世纪文坛和戏剧界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凭借两幕剧《等待戈多》(1953)声名鹊起,一跃成为荒诞派戏剧的领军人物。该剧的艺术成就在于它用极简的语言与舞台艺术形式赤裸裸地揭示了人类在一个荒谬宇宙中的混沌处境,诠释了现代人孤独、异化,现代社会杂乱无序、荒诞不经的现实状况。
在戏剧创作中,贝克特遵循“形式即内容,内容即形式”的原则:既然现实世界已是如此荒诞不堪和混沌无序,他的作品就只能是“无可名状”。为了找到“一种能容纳混沌的艺术形式”,在《等待戈多》中,贝克特消解了传统戏剧时空的假定整体性和连贯性,利用独特的艺术化的时空结构与简约、直接、精确的反戏剧手法,揭示了人类存在的复杂与混沌本质。
本论文立足于挖掘“混沌”这一艺术形式,结合巴赫金提出的时空体理论,对《等待戈多》中的时间、空间以及时空体结构进行细致分析研究,旨在揭示其艺术革新的主要形式以及贝克特戏剧时空结构的独特性:关于时间变形与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的是滑稽可笑、荒诞不经的现实生活;关于空间极简与缺席的艺术手法描绘的是空寂隔绝、杂乱无序的荒诞世界;趋于静止的螺旋型时空结构刻画的是现代荒原社会中人类“虚无”的缩影。剧中人物的存在是混沌的,而存在的意义在于为混沌找到一种秩序——容纳混沌的艺术。对《等待戈多》展开时空体解读是一种是兼具形式批评与主题研究优势的文艺批评方法论,这将为其后期复杂晦涩的戏剧展开深入研究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