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着巨大差别,国家将主要财政力量放在对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忽视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作为公共产品的一种,也存在此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存在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效率不高等问题。在我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下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通过对山东省L镇家园社区的实地调查,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提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应该借助农村社区所提供的平台作用,引入“社区机制”来配置公共资源,推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服务理论的发展;理清公共产品文化供给的历史逻辑,在社区建设的新形势下,明晰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新问题,提出界定“政社”边界、完善需求表达机制、建立文化绩效考核体系等措施,促进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合理、有效供给。 本文第一章为导论,系统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同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指出本文可能出现的创新点。第二章主要对本文的三个核心概念,即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和农村公共文化产品进行界定,确定本文的立足点。第三章对国外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国际经验进行分析。第四章是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变迁,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进行历史回顾,对每个阶段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状况进行梳理。第五章为实证研究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山东省L镇家园社区的公共文化产品的类型、特点、供给主体、资金来源、管理现状等情况,以及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第六章针对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提出完善我国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合理、有效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