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音乐教育的钢琴教学模式研究——以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为中心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per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0年第一次全国高师(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大纲研讨会后,高师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引起了相关专业人员的注意,改革的设想和长期的探索、尝试和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日渐清晰。人们已达成了共识: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由于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传统学院钢琴专业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需要。因此,面对钢琴基础参差不齐的教学对象,如何及时调整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思路,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研究虽然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其道路还是很漫长的。特别是民族地区高等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需要钢琴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来完成。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是一所民族大学,它本身肩负着继承民族传统的任务。在多年来的钢琴教学和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演奏汇报中,我们已经发现我院音乐系的钢琴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很难适应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的发展。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接受的启蒙教育不同,决定了他们的起点不同。再加上教育的迫切需要、为了迎接国际教育交流和办学竞争的挑战,我院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可以概括为:文化素质较差、专业基础薄弱、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培养模式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等级与等级之间衔接不畅、教学内容和方法较陈旧等。程度不高的新生进入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大多没有进入正规的音乐附中、小学进行系统训练。单就钢琴演奏技能来说,在学完规定年限之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依然程度太浅,技术能力不够,难以适应工作。所以,提高教学质量,多出好教师就成了音乐教育专业的最关键的问题。人才培养中,培养模式决定着培养对象的最终毕业标准、所达到的层次和水平、人才各方面素质的结构定型以及将来发展趋向。 本论文分为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 1.绪论中概括论述研究目的与意义、论文研究的现状、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2.本论部分分析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各院校钢琴教学模式比较,以及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含教材)。其包括: 2.1教学大纲一单科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大纲分析 2.2综合类艺术院校钢琴教学大纲分析 2.3师范类综合大学钢琴教学大纲分析 2.4综合大学(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大纲分析 2.5教学大纲比较 2.6教学内容比较 2.7教学方法比较 2.8教学形式比较 3.结论部分 通过方方面面的分析和比较,总结出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培养模式。 本论文通过对现有的几个大学课程体系(主要是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重点分析和比较研究我院与兄弟院校的相关教学体系,并出台适合我院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对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较科学规范化、有系统体系的教学大纲,进而探索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此项研究,将对于建立延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和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可操作的基本数据。故此它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古今中外的绘画作品,色彩一直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几乎“凌驾”于其他表现因素,不仅是油画创作中主要的表现语言与手段,还是油画作品中视觉效果和表现张力的关键构成元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