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企业的发展使职业经理人成为一个日益引人注目的群体,因为是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在中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经理人作做为国民经济发展第一线主体的重要地位已被普遍接受。 经理人职业化作为一种社会分工,是在西方国家的企业组织由古典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确立的。职业经理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解决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生产力不断智能化情况下而带来的资本占有与经营才能的不对称矛盾。在古典企业中,企业的投资者就是该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者是统一的。随着企业规摸的日益扩大,经营管理工作日趋复杂,一些无法适应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竞争激烈的资本家便把自己投资兴办的企业交给具有相当才能、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职业经理去管理。经理人职业化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高水准的职业经理群体,现代企业就不能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难以形成。 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经济的发展靠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经理人,未来中国企业能否做大,并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而由于中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职业经理人的队伍还处于起步阶段,与“职业化”的标准相差甚远。当前,中国经理人的“非职业化”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成为制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瓶颈,加快我国经理人职业化步伐,培养和造就按市场规律运行的职业型经理人已经刻不容缓。本文拟在分析经理人职业化内涵、缘由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制约我国经理人职业化进程的因素,就如何完善经理人职业化机制,加快中国经理人职业化步伐作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