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由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人数增加,老年腹部手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增加明显。有研究发现,术中低体温不仅使患者出现术后不适感,更主要的是会对患者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凝血功能、药物代谢等方面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老年人手术中体温的保护、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复合保温措施是将几种术中保温措施综合使用,以达到维持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稳的作用,但复合保温措施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并不多,其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保温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导致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因素,分析并评价应用复合保温措施临床效果,为制定老年患者术中体温保护的标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复合保温措施。记录患者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及冲洗液液量。分别记录患者入室(T0)、麻醉前(T1)、麻醉后30min(T2)、60min(T3)、120min(T4)、180min(T5)、手术结束(T6)时患者的肛温、血压及心率,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胃肠道排气时间及患者术后是否有寒颤、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 Infection, SSI)发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术式、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冲洗量、入室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衡可比。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体温在T0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T1~T6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3.观察组患者术中体温无明显波动,T1~T6时点体温与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低体温发生;而对照组患者T2时点起体温明显下降,T1~T6时点体温与T0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5~T6时点发生低体温。4.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率(Heart Rate, HR)、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在T0时点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T1~T6时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HR、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两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患者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在两组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7.两组患者胃肠道排气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8.两组患者寒颤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寒颤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9.患者术后SSI发生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1.复合保温可保证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体温的稳定,并有效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2.复合保温可保证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平稳,加快麻醉药物代谢速率,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保证患者手术过程安全、平稳。3.复合保温措施可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寒颤、SSI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手术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