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羊峡大坝从 1986 年 10 月下闸蓄水开始运行以来,经历了 1989 年 50 年一遇洪水,1999 年的 2581.08 米高水位的考验,其间大坝变形方面曾出现过一些“疑点”,尤其是 1999 年在大坝安全鉴定工作中发现的坝下游面存在的裂缝(经检测,裂缝最大深度约 6 米)。那么,上述变形“疑点”和裂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裂缝是否稳定?裂缝对大坝的整体强度有何影响?正确回答这些问题,便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在研究方法上,首先,对存在变形“疑点”的水平位移进行了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采用了时空分析法,定量分析主要是建立点和时空数值模型(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分离各个分量,对大坝水平位移变形性态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对大坝变形“疑点”进行疑释);其次,针对龙羊峡大坝的特点和裂缝分布情况,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监测资料分析裂缝发生的荷载工况,依据设计和反演参数,选择计算参数,然后用有限元分析典型荷载工况的位移,以实测值和计算值比较,验证有限元模型和计算参数的合理性,以此分析典型工况的温度场,以及不考虑横缝作用与考虑横缝作用时龙羊峡大坝下游部位的应力,以分析裂缝的成因,同时,采用外推法计算了典型荷载下典型裂缝的应力强度因子,据此分析大坝下游面裂缝的稳定性。最后综合上述分析,得出大坝变形性态评价结论如下:①大坝水平位移总体上呈年周期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库水位也有重要影响,尤其对坝基有重要影响;时效分量稳定或趋于收敛稳定。因此,大坝水平位移变化总体上正常。②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后认为,龙羊峡大坝下游面的裂缝主要是温降引起,较高水位也有一定的影响。③由裂缝的稳定性分析得知,大部分裂缝趋于稳定,仅个别垂直向裂缝还未稳定,但当其深度扩展到 3~4m 或遇到下游面的纵缝时将稳定。裂缝对大坝的整体强度影响较小。④大坝水平位移的变形“疑点”主要是观测或特殊荷载引起,其中特殊荷载引起的变形过程为正常调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