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注重过程与方法”是基础教育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之一,强调“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因而学生课堂参与情况成为评价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关于学生课堂参与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具体评价指标。所以,本研究选取以此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以卷入理论、杜威实用主义经验论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尝试构建了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标准,主要从量、质和细节三个方面涵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其次,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现状进行了调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参与人数较少,学习机会不等;参与意识不高,出现消极态度;探究兴趣不高,动机不足,出现学习焦虑感;参与水平较浅,缺少探究毅力,依赖教师。针对样本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探究参与的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及教师访谈等等数据和资料,从学生、教师、课堂管理和人际关系四个维度构建了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参与数学探究式课堂学习的分析框架。其中学生维度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探究式课堂学习的兴趣动机、已有知识经验准备和参与过程的情感体验;教师维度涵盖了教师对教育观念的理解把握、教师人格特征和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水平能力的影响;课堂管理维度主要包括:班级规模和课堂评价;人际关系维度包括:师生关系和生生之间相互的影响。最后,针对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课堂参与存在的问题,综合现状调查结果、相关理论依据,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激发学生自我积极参与课堂、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养、加强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和努力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其中激发学生自我参与课堂主要包括: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强化参与内在动机和兴趣等;教师自身综合素养包括:强化教师教学技能、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参与的学习策略;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包括: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缩小班级规模及合理编排学生座位;努力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环境主要包括:改善并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形成互帮互助的同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