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以厦门市湖里中学为例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nmi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科尔曼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和罗尔斯的正义论为理论支撑,运用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厦门市湖里中学初中学生为对象,从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三个方面对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中学教育公平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中学教育中,存在着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不公平现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在教育起点公平方面,本研究从家庭基础、入学资格、经济成本、家长的教育期望等四个方面对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起点公平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家庭基础方面,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收入影响了教育起点公平;在入学资格方面,“三证”的办理影响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机会;在经济成本方面,农民工子女要缴纳高额的“借读费”或“赞助费”才能入学;在家长的教育期望方面,农民工子女父母和非农民工子女父母对子女的学历期望都较高,两者没有什么差别,而在职业期望上,两者存在着较大差别,非农民工子女父母对子女未来职业的选择呈现多样性。   第二,在教育过程公平方面,本研究从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班级教育资源配置、家庭教育资源支持等三个方面对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过程公平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在课外活动的参与、父母获得学校教育资源的情况方面存在着差异,在班级设置上,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不存在着差异;在班级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在课堂发言频次、上讲台示范频次、担任班干部机会上存在着差异,在座位安排上,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不存在着差异;在家庭教育资源支持方面,父母为子女购买学习资料频次、家庭图书册数、电脑拥有状况、家庭学习环境、父母辅导子女学习频次方面存在着差异。   第三,在教育结果公平方面,本研究从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升学机会等三个方面对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在教育结果公平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学业成绩方面,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存在着差异;在综合素质方面,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在个人特长、个人心理适应能力、个人自我表现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在升学机会方面,由于新政策的出台,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在升学机会方面不存在差异。   最后,本研究对农民工子女和非农民工子女在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方面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其他文献
近年来,健康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按照帕森斯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与角色密切相关,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开放,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劳动力市场,进入社会公共领域,较之以往承担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民在网络社会中的活动日益频繁和深入,网络集体行动也由“间歇式爆发”发展到“经常上演”。本文以天涯社区“青岛辛家庄事件”为切入点,从社会学视野出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另一方面,进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工却又未能真正融入城市,两者并行不悖。因此,进城务工的大量农村人口能否融入城市,是实现
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且不可避免地对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压力和挑战。老年人社会适应研究关注个体对老年期变化的
传统城镇化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二元结构下的城市经济发展,但其结构失衡问题也造成了包括农民工两栖困境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新型城镇化提出了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原则,无疑是对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