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格钒钛磁铁矿中钪的地球化学特征——兼论选矿流程中钪的分布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chol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攀西地区,作为我国钒钛磁铁矿重要成矿带之一,为全国铁矿石储量提供了近15%的贡献。红格钒钛磁铁矿是攀西地区规模最大、矿石类型最多、成矿元素最复杂的矿区,除富含已充分开发利用的铁、钛、钒等元素外,还储有尚未开发利用的稀散元素钪、镓、铌、锗以及铂族元素锇、铱、钌、铑、铂、钯等。研究查明红格矿区中钪的赋存规律以及选矿尾矿中钪的分布富集规律是充分利用钪资源的研究重点。  通过分析研究,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结论:  1、红格矿区的主要岩石类型有辉长岩、辉石岩以及橄榄辉石岩等。橄榄辉石岩中钪的平均含量为28.71μg/g,辉石岩中钪的平均含量为21.1μg/g,辉长岩中钪的平均含量为15.92μg/g。钪主要富集在辉石岩中。  2、从红格岩体底部橄辉岩含矿层—中部辉石岩含矿层—上部辉长岩含矿层,矿石中钪含量逐渐降低。矿石中钪含量变化范围为10.4~58.7μg/g,其中最高值出现在底部橄辉岩含矿层低品位铁矿石中,最低值出现在辉长岩和辉石岩含矿层高品位铁矿石中。铁品位较低时有利于钪的富集。  3、从红格岩体底部橄辉岩层—中部辉石岩层—上部辉长岩层中钪的分布为:橄辉岩相带(σψ)中钪的变化范围为12.8-35.4μg/g,平均含量为26.4μg/g;辉石岩相带(ψ)中钪的变化范围为5.9-24.3μg/g,平均含量为16.8μg/g;辉长岩相带(v)中钪的变化范围为8.2-23.7μg/g,平均含量为13.2μg/g。各岩相带中钪的含量随岩石的基性程度升高而升高。  4、岩石中钪与钴、镓为负相关,与铬和镍无规律。矿石中钪与铁、钛、钒成负相关。在磁铁矿中钪与铁、钒、铬、钴、镓呈负相关,与钛呈正相关。  5、选矿流程中钪元素于尾矿中相对富集,约为40μg/g。产品中铁精矿含钪较少(12μg/g),而钛精矿含钪较多(36μg/g)。说明钪在选矿流程中相对于富集钛精矿和尾矿中。  6、尾矿中,钪主要富集在辉石中(68μg/g),其次为钛铁矿(33μg/g)。长石和磁铁矿中基本不含钪。对于粗粒径尾矿与细粒径尾矿,钪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本文以四川盆地上二叠统大隆组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地质观测,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系统的论述了渝东北地区大隆期构造特征对其页岩气发育的地质意义。针对研
本文以参加中国地质调查局《陕西石泉-旬阳金矿整装勘查区长沟一带重点工作区找矿预测研究》项目为基础,通过研究区构造-岩相专项地质填图以及相关实验的测试研究,从对研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