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汽车产业中的中方博弈优势与劣势分析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g741852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汽车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于1953年开始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70年代又建成了第二汽车制造厂,从而奠定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基础。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闭门造车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通过与跨国企业合资合作,能够更快地从国外学到和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以加快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自八十年代初开始,我国汽车工业采取以“市场换技术”合资战略,主动开放市场,引进外方技术。同时,中国政府制定了汽车产业政策,并且设置了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以保证民族汽车工业稳步健康的发展。二十多年过去了,由于缺乏技术引进的限制条款,引进的往往是外方即将淘汰的旧技术和设备,且在合资企业的日常运作中,技术都被严格地控制在外方的管理职权范围内,我们没有真正得到跨国厂商的专有技术所有权,没有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和真正的自主知识产权,至今没有一个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自主品牌。 由于外方对中国市场缺乏了解,于是将具有本土化特点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的控制权交给中方。因此,外方想方设法从其他渠道转移利润,例如,零部件的配套采购由其母国的零部件制造商提供,核心零部件从母国直接进口,收取高额的技术转让费等。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政策限制将逐渐放开,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的控制权成为外方争夺的主要目标,因为,谁控制了销售渠道,谁就控制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命脉。至此,通过合资,中国已经让出了市场,但不仅没有获得核心技术,而且连最后的博弈筹码,即销售渠道也正在遭受外方的威胁。 为此,本文将汽车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研发、投资、采购、生产、销售、售后)放在产业组织中做进一步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中国不能再走“市场换技术”的老路,即优势换取劣势。而是应该不断加强优势,通过优势来弥补自己的劣势,即优化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将网络优势作为我们与外方博弈的筹码,以获取更多先进的技术。
其他文献
当前的快速成形技术在大型化方面存在着若干技术困难.针对快速成形技术在大型化设计过程中的包括机械、控制和软件等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应用机械电子学系统的并行控制理论和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对产品储存可靠性工作的发展作一简要分析,并对贮存可靠性工作的开展提出几点建议,使有关方面对此引起重视.
聚丙烯树脂(PP)因其优异性能已成为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种,但其制品的光泽度和透明性差限制了它的应用。添加成核剂是改善聚丙烯透明性最简单易行的方法。目
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其中人才的竞争成为竞争的焦点。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残次烟支纸丝分离装置,该装置为卷烟厂废品烟支的烟丝和卷烟纸的即时分离提供了方便,从而利于烟丝的回收利用。
苏南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后,苏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苏南模式”的确立,更是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关注。然而,到了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