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政府主导下的区域经济,区域内地方政府横向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寻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之道,研究地方政府横向关系一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地方政府横向关系的非法定性,决定了地方政府互动的自主性。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其他地方政府结成某种关系,这种关系中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在某些领域或场合下,它们会相互竞争,而在另一些场合或领域中,又会寻求彼此合作。 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各种形式的竞争,均受利益驱动,而中国推行的分权化改革以及实施的独特的干部考核和任免制度,既为地方政府相互竞争创造了条件,也改变了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结构,成为地方政府竞争的动力源泉。然而,在经济区域化背景下,区域内地方政府尽管出于理性参与竞争,但仅从自身利益出发,竞争的结果多数难以得偿所愿。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竞争并不能消除地方政府对合作的需求以及相互合作的可能性。其实,地方政府竞争和合作可以并行不悖,合作的领域或空间始终是存在的。追逐利益是地方政府合作的内在动因,而地方政府竞争效用的有限性,以及经济区域化导致的日渐加深的相互依赖,均成为地方政府合作的外部条件。经济区域化初期,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的联系还不紧密,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类似于市场中的自由竞争,来获取所需资源,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尽管如此,合作的可能性和空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只是此时的竞争关系在地方政府横向关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经济区域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内地方政府彼此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性逐渐增强。在日益增多的合作需求和不断扩大的合作空间面前,地方政府竞争不再具有以往独步天下的魅力,地方政府竞争的主导地位逐渐会被地方政府合作所取代。 伴随经济区域化迅猛发展,跨界公共事务和跨界公共问题如期而至,跨界环保问题、跨界协调发展问题、流行病防治问题等,会跨越行政区域边界,而且其复杂性程度使得旧有的那种依赖政府解决所有问题的预设,以及政府单独治理社会的模式均面临着巨大挑战。仅有地方政府的合作还不足以应对如今越来越凸显的跨界公共问题。 应对新的挑战,跨界公共治理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在跨界公共治理模式下,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治理主体,而是多元主体参与的跨界治理网络中的一“元”。在跨界公共治理网络中,地方政府横向关系已经不再是政府内部双向的竞争或合作关系,而是一种嵌入在由众多非政府组织共同组成的治理网络中的伙伴关系。尽管伙伴关系是中国区域内地方政府横向关系的应有之义,然而,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地方政府的伙伴关系并非天然生成,各种障碍和困难依旧存在。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为促成地方政府伙伴关系创造条件。 为此,加快经济区域化进程是构建地方政府伙伴关系的前提;落实国家新的发展战略,促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必然在引导地方政府结成伙伴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培育合作型组织文化,增加地方政府彼此间的信任,同时,加快地方政府合作的制度化进程,规范地方政府合作行为,增加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是构建地方政府伙伴关系的重要保障;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也是构建地方政府伙伴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要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就必须构建由公民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治理网络。 本文除导论外,第二章阐释本文的相关理论及其研究视角,包括府际关系理论、中央与地方关系理论、新制度主义理论和治理理论等;本文以经济区域化为研究视角。第三章主要对地方政府横向关系进行理论阐释和对中国地方政府横向关系现状及问题的探讨。第四、五章对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实践进行研究,包括地方政府的角色转化、地方政府竞争的演变及其效应分析等。第六章探讨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的进程、合作领域和合作阻力等。第七章主要研究地方政府横向关系的落脚点及其协调的辅助机制。第八章是本文的基本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