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Attrition of English Auxiliary in Chinese Context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sheng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磨蚀(简称语蚀),是语言学习的逆过程,意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国外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语蚀得到了极大发展,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框架,在预防磨蚀、保持外语水平以及指导外语教学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198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的“语言技能磨蚀会议”昭示着语言磨蚀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兴起。根据受蚀语种的不同,语蚀可分为母语磨蚀和外语或二语磨蚀。与国外如火如荼的研究相比,国内有关语蚀的研究相对“冷清”。  本文在整理回顾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雅各布逊“回归假设”为理论切入点,以往届中国大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旨在探明汉语语境下英语助动词磨蚀情况。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问题有三个:1)英语助动词磨蚀的顺序特征是什么?2)雅各布逊的“回归假设”是否同样可以解释汉语语境下的英语助动词磨蚀?3)英语助动词磨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本文的调查对象为147名停止英语学习且与英语脱离一年以上的在职工作人员,通过设计相应问卷,采集数据,并以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所得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助动词磨蚀按照“先习得,后磨蚀;后习得,先磨蚀”的顺序进行,这初步验证了“回归假设”在汉语语境下同样成立。此外,英语助动词磨蚀受到以下一些主要因素的影响:(1)磨蚀前水平与磨蚀程度呈负相关,即外语水平越高的学习者其外语能力更抗磨蚀;(2)外语接触量与磨蚀程度呈负相关即外语接触量越大,外语水平更抗磨蚀。(3)女性的磨蚀水平略高于男性;(4)基于对磨蚀程度的敏感性,磨蚀时间可基本划分为三个阶段:1-4年、5-8年、8年以上,其中,多数学习者在1-4年间对外语磨蚀更为敏感;(5)通过对被试不同习得年龄段的对比,发现四到六年级开始外语学习的,其外语水平更稳定。
其他文献
谭恩美是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她的长篇小说多以在美国生活的华裔母女为书写对象。而其2013年出版的作品《惊奇山谷》却突破了这种模式,把写作背景定在20世纪初的中国,主要
冲突话语是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因交际双方的意见、利益差异而产生分歧的一种普遍又复杂的语言现象。冲突话语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破坏性的一面又有建设性的一面。一方面,如果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