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老城区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环境评价及优化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y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城市地铁具有快速度、大运量和安全舒适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猛,在大城市公共交通中逐渐发挥主导作用。地铁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改善乘客绿色出行体验,尤其是在城区空间局限、社区设施老化以及历史风貌集聚的城市老城区,地铁在引导城市空间形态拓展和提升城市景观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地铁出入口作为乘客进出车站唯一通道,整体上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地铁车站空间与城市地上空间转换连通的过渡空间,也是城市空间里各种要素相互交换流通的重要节点。地铁出入口不仅要对地下的空间环境设计有所呼应,更需要与城市地上空间环境融为一体。为明确老城区地铁出入口空间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城市管理者在做地铁出入口规划设计和建设决策时提供相关依据,本文首先总结国内外对老城区地铁出入口空间的研究成果及不足,基于地铁发展现状以及对出入口空间环境适宜性要求的进一步提升,揭示老城区地铁出入口环境优化设计策略的必要性。其次,明确了青岛老城区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环境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明了青岛老城区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环境优化和青岛老城区的相关概念;再次,从居民和乘客的角度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安全性、便捷性、实用性、美观性等6个一级评价指标,并以此构建青岛老城区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该评价体系对老城区青岛站、人民会堂站等四个代表性车站出入口进行了评价。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对青岛老城区地铁站出入口空间环境的现状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尝试深化青岛老城区地铁出入口空间环境认识的理论。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总体上,建立的评价体系能够较好的反映出入口各项指标的优劣,能够为针对性优化策略的制定提供非常有益的参考。它既可用于青岛老城区地铁站出入口规划建设前做参考,也可用于建设完成后评价再优化。(2)地铁青岛站作为交通枢纽类地铁站,对于出入口的高效性、便捷性和导向性都具有更高的要求。地铁人民会堂站出入口在安全性、实用性、高效性、导向性和美观性上表现都比较满意,在便捷性上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3)老城区地铁车站出入口空间环境优化,主要集中在通道阶梯改为永久性坡道以提升通行高效性、改造周边绿化景观设计以提升美观性、优化公共交通接驳以提升便捷性等方面。
其他文献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技术进步,我国畜牧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传统小作坊式畜牧养殖业经济结构逐步转变成为规模化工业化产业链结构,畜牧养殖业作为事关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稳定发展是我国的经济快速建设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前提。在这一全新背景下,畜牧养殖体系及销售加工体系不断完善,畜牧养殖业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保障机制,迅速提高畜牧养殖业对市场风险的
海洋蕴含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海水源热泵系统作为利用海洋低位热能的一种有效方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但是由于海水腐蚀、深海取水工程造价维护费用高且可能影响景观航道等问题极大限制了该系统的推广。目前,PPR材质的毛细管网箱换热器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换热面积大、不易腐蚀和设备投资低等特点;将其埋置于近岸的海床中,构建以此为前端换热器的海水-土壤双源热泵系统。在非稳态工况下,海水-土壤双源热泵系
地铁的兴建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兴活力,带动着城市的发展进程,地铁建设走向与城市发展方向趋于一致。然而,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地铁站公共空间的设计却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对地铁站空间进行量化分析,空间设计以什么样的标准和方式融入到地铁站空间,此类问题尚未得到解决。通过对前期资料整理发现,前人对地铁空间的研究,大多以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装点、引入地域文化符号、借鉴国外地铁站空间设计等为出发点进行研究,而以公
随着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比重的增大,焚烧炉渣的产量也逐年增加。《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为焚烧炉渣的处理处置提供了合适方向: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焚烧炉渣-原生垃圾混合填埋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型填埋模式,但其稳定化进程及产甲烷(CH4)规律受混合填埋运作方式的影响,且由于垃圾降解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炉渣各关键组分对垃圾稳定化影响的双向性,
SLAM主要解决在未知环境中移动机器人移动时根据自身的传感器信息进行地图构建的问题和由于自身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定位问题。而视觉SLAM是以摄像头作为传感器采集数据的系统。本文在RGB-D SLAM算法的基础上,对部分模块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论文主要包括一下几个部分。(1)在前端部分,重点研究了图像ORB特征点匹配问题。根据特征点匹配精确度不高的问题,引
我国建筑业传统建筑存在耗材量大、材料污染且生产效率低等多种问题,而装配式建筑具有低碳环保、施工快捷、精确及安全耐久等优势。面对我国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资源环境危机,自2016年起,国务院、住建部印发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大力推行绿色低碳建筑,积极推广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目前我国建筑业标准化、工业化建造程度较低,装配式建筑前期投入成本过高,导致很多开发商不愿选择装配式建筑。因此,解决装配式建筑
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可以高度契合建筑的实际需求,避免传统钢筋混凝土柱凸出墙外而造成建筑有效使用面积减少和不美观等问题,而且其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它将在日后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前途非常宽广。此外,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高层建筑当中,而高层建筑下部对柱构件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要求较高,因此,对高性能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研究势在必行。在以上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采用两块连接缀板连接的连续缀板式钢
随着供热技术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热网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越来越复杂。一旦热网管道发生故障,将会对周围建筑造成破坏,导致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管道故障,有效维护管网安全,保障城市安全和居民生命,迫切需要建立智慧热网巡检服务平台,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管网状态和巡检工作。传统巡检管理往往无法提供对热网管道的远程模拟,而且缺乏对现场人员的定时定位等数据的采集,难以将现场人员的纸质记录进
随着我国海洋开发战略的实施,近海港口、码头和岛礁建筑得到迅速发展。混凝土需求量急剧增加并导致河砂和淡水等原材料资源匮乏。如果能用储量丰富的海砂和海水取代传统的河砂和淡水制备混凝土,则可减少原材料运距、缓解河砂和淡水资源匮乏的状态。然而,海水和海砂携带的高含量氯离子易导致钢筋锈蚀,限制了海水海砂混凝土结构的广泛应用。因此,研究海水海砂混凝土基本性能,以及氯离子在海水海砂混凝土内部的迁移规律,并探寻提
由于母猪和仔猪自身体温调节机制不同(母猪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为16~26℃,而仔猪环境温度为32~34℃),因此,为同时满足母猪和仔猪温度需求,现代化猪场分娩舍环境调控时,通常将大环境设置为满足母猪适宜温度,同时对仔猪进行局部加热。然而,目前仔猪加热设备由于加热面积或温度分布不均,无法保证初生仔猪(12头)的保温面积需求,仔猪为免受冷应激侵袭而靠近母猪取暖,该过程中仔猪被压死的死亡率超过50%。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