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是金融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银行业效率的提高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目前,我国银行业正步入一个重组变革的关键时期。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权多元化、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银行业市场竞争状态发生较大改变。本文运用CRn指数、HHI指数和Panzar-Rosse模型对银行业市场竞争状况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本文在回归分析时分三种情况进行模型估计,即分别用1996-2007年全部14家商业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和9家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进行估计检验,同时还考虑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将全部14家商业银行分为两个时间段(1996-2001和2002-2007)进行分析。通过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状态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银行业目前的市场呈现垄断竞争特点,竞争程度偏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步增强的趋势。而且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银行业产生了较为巨大的影响,在入世后的五年过渡期内,中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特别是银行业的开放程度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程度的提高。同时研究发现银行之间的发展不均衡,银行业市场集中率较高,市场竞争不充分。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其他商业银行无论是资本规模还是资产规模都普遍弱小。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状态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分别是体制和制度问题、银行经营效率差异以及银行的收入模式局限。结合实证结果和形成原因,本文就我国银行业存在的现实问题来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主要从降低市场进入壁垒、深化银行业改革、加强金融监管、促进混业发展以及提高金融创新五个方面来推动银行业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为决策部门根据市场结构状况制定有效的经济金融政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