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降温过程中五个常绿阔叶树种的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 : 44次 | 上传用户:zhangzz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南京引进试验栽培绿化树种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乐昌含笑(Michelia chepensis Dandy)、秃瓣杜英(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 Merr)和浙江樟(Cinnamomum chkiangense)为研究对象,在自然降温条件下,探讨其光合作用速率及其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隶属函数法和田间观测到的形态特征指标,分析不同供试树种抗寒能力的差异,并综合评价各树种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自然降温过程中,五个树种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比率均随气温下降发生相应变化。其中叶绿素a变化幅度较大,叶绿素b相对较小。总叶绿素含量与气温的降低呈较好的正相关性。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各树种光合速率大小具一致性。(2)自然降温在不同时期对供试树种叶片的细胞膜均造成不同程度伤害。3月上旬的零度低温,对除秃瓣杜英外的四个树种叶片细胞膜损伤较冬季经低温锻炼后的大。其中对乐东拟单性木兰损伤最大。(3)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供试树种抗寒性关系密切。抗寒性强的树种通过调整可溶性糖含量来适应低温变化,从而减轻对细胞膜的损伤。抗寒性较强的树种在最低温到来之前将可溶性糖含量调整到最高,抗寒性较弱的树种随温度的变化而被动提高,变化幅度也较小。(4)叶片POD活性对低温较为敏感,抗寒性强的树种其叶片POD活性对低温更敏感且随月份变化稳定。抗寒性弱的树种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较为无序。提高叶片POD活性是供试树种适应低温的重要方式。(5)亚精胺在供试树种适应低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温度变化反应敏感,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腐胺的累积与供试树种的冻害呈一致性关系。精胺含量在1月份有较大升高,抗寒性弱的树种含量较高。(6)研究期内供试树种低温半致死温度变化均成“U”形,以此为根据可将供试树种低温适应过程划分为4个时期。浙江樟、乐东拟单性木兰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在-13℃~-19℃之间,抗寒性较强,而红花木莲、乐昌含笑、秃瓣杜英则在-5℃~-10℃之间,抗寒性较差。上述分析结果与田间观察到的形态指标变化基本一致。(7)供试树种在低温期的冻害程度,出现症状时间和外部形态特征均有差异。红花木莲在低温下呈整叶煮熟污渍状;乐昌含笑表现为枯叶,枯梢。秃瓣杜英为叶片有铁锈色斑点。乐东拟单性木兰和浙江樟主要为叶色变黄,叶片卷曲,落叶。从低温条件下冻害程度及症状分析可以认为,五个树种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浙江樟>乐东拟单性木兰>秃瓣杜英>乐昌含笑>红花木莲。(8)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五个树种各月和冬季抗寒性分别作综合评价,五个树种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浙江樟>乐东拟单性木兰>秃瓣杜英>乐昌含笑>红花木莲。与前述田间冻害形态分析结果相一致。
其他文献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的总称,具有对各种生命体征监测的手环已成为市场的新宠,如小米手环。成本、体积、功耗以用户感受的需求推动了行业的研发热点。本
随着网络和数据技术近年来进入主流法学研究者的视野,网络法研究目前在中国正呈现加速推进的态势。但网络法研究的持续有效开展需要以足够水平的理论化为基础。重温20世纪末
数字技术及各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使得军用电子装备功能、技术战术指标日益提高。同时,也产生了测试流程复杂、维修保障困难、维修费用高等问题。应用于电子装备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呈进行性进展.概述COPD的病理学基础,并从中央气道病变、外周气道病变、肺实质病变及肺血管
目的探讨无症状长期吸烟者肺小气道损害的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HRCT表现.方法非吸烟组25例和吸烟组45例,吸烟组按吸烟量分为轻度吸烟组和重度吸烟组.行吸气末和呼气末HRCT扫描,
目的:分析实性颅咽管瘤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实性颅咽管瘤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其中2例CT检查,3例MRI检查,4例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能够用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思维的方法,对数学问题做出推论与判断,从中获得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就是培
本文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在不同石灰水平下,生物有机肥对土壤肥力以及木薯生理特性、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盆栽试验设3种石灰(碳酸钙)水平,即0、25和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