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养老 千古同心——中国社区文化养老的背景和前景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衰老与死亡是生命的结局。养老送终是人类的终极关怀。爱与生育和文化传承是人类应对衰老和死亡的社会文化机制。家庭、社区和养老院是人类的基本养老方式。中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养老送终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本文基于笔者对北京市3个养老院和1个社区30位75岁以上老人的访谈资料,比较分析当前各种养老方式的得失利弊,旨在为国家制订和改进养老政策提供参考。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孝”是社会和谐的轴心。移孝做忠,家国同时得到安置。197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收到了成倍减少人口增长的效果。但这项执行30年的政策也造成家庭亲属团体萎缩的后果。这种后果,加上社会文化急剧转型带来的人口流动加速,孝亲观念淡化,社会养老体系欠完善等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国未富而民先老已是中国的既成事实。这一严重的事实需要我们调动所有社会文化因素来面对。 目前中国养老成本主要由家庭分摊。国家和社会在这方面的贡献有限。但家庭养老已呈现独木难支之势。养老院作为辅助养老提供了一种选择,但它缺乏必要的精神慰藉功能。权衡之下,社区成为综合两种养老方式之长的最佳地段,值得大力开发并使之多样化。 本文认为社区养老具有如下优势:第一,保持家庭养老感恩倡孝的特长,满足老人依赖家庭的心理。第二,维持老人熟悉的社会关系和人文环境,消除其在陌生养老环境中的焦虑和恐慌。第三,减轻家庭重压,为子女提供喘息空间。第四,延续社区传统,积累和传承社区文化资源。 本文在养老理念方面提出下列主张:首先,根据和谐社会理念,帮助老人保持或重新获得尊严和自决权,这是提升老年生活质量的根本。其次,提升自主意识,发挥老年人的能动性,提前做好自我养老的物质和精神准备。第三,激活和利用包括宗教信仰在内的传统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增强老年生活的意义感。 中国的养老形势虽然严峻,但人类从来是制造问题又能解决问题的动物。中国有着悠久的孝亲敬老传统。这种传统与现代社会的经济技术和人文意识相结合,有可能使中国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养老之路,从而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通过对湖南省龙山县坡脚乡土家族聚居地报格村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作者对该村的文化变迁进行了描述和研析。 通过劳动工具、住所、饮食、服饰、交通与通讯和医疗卫生等方面来
不同族群如何和睦地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体系之中,这是人类政治实践所提出的一个严肃课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尝试性回答。在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本文的研
新社会史的研究,强调“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通过实证研究,重现聚落发展的历史脉络。本文尝试从笔者在长乐三溪村收集的历代碑刻和访谈资料出发,结合地方文献,重建该聚落在当
人类学研究的空间不仅指自然地理和人类建构的环境,也包括人们在其中活动而构成和运作出来的社会关系、文化习惯、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等空间类别。本文通过对中国蒙古族游牧理
随着人力资本逐渐在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以及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要求在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对其进行批判和吸收。人力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0.2%,这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型社会。老龄社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基
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从秦汉以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逐渐走向繁荣的时期。隋之前,周武帝灭佛毁寺,581年隋文帝执政,恢复佛教,并下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隋文帝谓“我兴由佛法”,诏文
《民族旅游开发下的德夯村社会文化变迁》一文,基于对湖南湘西苗族村寨德夯村的田野调查,考察分析了该村在民族旅游开发下所发生的社会文化变迁。 文章围绕“民族旅游”和“
摘要:伊斯兰艺术文明久远,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宗教的力量是神圣的,给予人类以心理的慰藉。在艺术角度,艺术也被神话,伊斯兰风格是一种宗教艺术。了解伊斯兰风格陈设品的类别,不仅有利于陈设的多元化发展,而且也帮助陈设师能更好地把握伊斯兰风格在室内空间的应用。  关键字:伊斯兰;宗教;装饰;艺术  一、伊斯兰陈设品及其分类  伊斯兰陈设品是穆斯林信徒们日常生活用品,其用途不仅仅局限于生活需求,更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