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分子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是目前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有机配体的种类一般分为:含羧基类配体,含氮杂环类配体以及含氮、氧的多齿类配体。在过去的研究中,含羧基类配体以其较强的配位能力和其配位的多样性,得到化学工作者大量的研究。在含氮杂环化合物中,氮原子是较好的配位原子,常用于组装具有新颖结构和特殊功能的超分子化合物,因此,它是研究超分子化学首选的优良模型。本论文主要是对有机羧酸类和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超分子的合成进行了研究,以常见的有机羧酸类配体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室温合成技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合成了一系列的超分子化合物。同时,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分析和热重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表征超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第一章简单地介绍了晶体工程学以及超分子化学等基本概念原理及其研究方法,概述了氢键作用和超分子合成子的研究意义及现状。第二章以设计和自组装结构新颖的超分子化合物为主线,选用2,5-哌嗪二酮为主要构筑模块,在室温条件下合成了2个新颖的超分子化合物:(1)[(C7H6O3)·(C4H6N2O2)0.5](2)[(C7H6O4)·(C4H6N2O2)0.5]通过改变原料比例、溶剂及合成方法等,实现超分子种类和结构等方面的多样性,并探讨了氢键作用模式多样性,取得了一些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第三章通过室温合成的方法,合成出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为基本构筑单元的3-D网络结构超分子化合物3-4:(3)[(C13H12N22+)·(C9H9O5-)·(C9H8N5-)·2H2O](4)[(C8H8O4)·(C13H14N2)]并对这2个全新的超分子化合物进行了晶体测试以及化合物结构解析,同时讨论了氢键及超分子合成子对其结构的影响。第四章以四氟对苯二甲酸作为羧酸类超分子建筑模块,结合富含氢键受体的咪唑、邻菲啰啉、2-氨基嘧啶,3-羟基吡啶和2,5-双(4-吡啶基)-1,3,4-噁二唑作为碱性建筑模块构筑有机共晶,成功得到六个基于四氟对苯二甲酸的超分子共晶5-10:(5)[(C3H5N2+)·(C8HF4O4-)](6)[(C12H9N2+)·(C8F4O42-)0.5·(C8H2F4O4)0.5](7)[(C12H8N2)·(C8H2F4O4)·H2O](8)[(C4H6N3+)·(C8F4O42-)0.5·(C8H2F4O4)0.5](9)[(C5H6NO+)·(C8F4O42-)0.5](10)[(C12H8N4O)·(C8H2F4O4)]我们重点研究了这些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条件,配体取代基团对化合物结构的定向调控,分析超分子结构及形成的规律,以及配体对于整个结构的影响等内容。通过对它们的合成研究以及结构表征,为后续相关超分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结构信息,同时也丰富了类似的卤素取代芳香二元酸的超分子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