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泊是地表环境一类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全球变暖、水体污染等环境变化都会影响到水生生物群落的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的模式。目前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水生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经成为云南高原地区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抚仙湖作为云南第一大深水湖泊,储存了中国战略淡水资源的9%,然而,流域经济开发以及工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其综合营养水平近年来处于上升趋势,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要对抚仙湖进行有效的保护和治理,需要对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多样性进行时空尺度上的综合研究,从而为云南高原湖泊的治理和修复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文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开展了逐月和全湖范围的系统调查,运用相关数理统计方法识别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逐月变化和空间分布模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同时对驱动多样性变化的生产力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抚仙湖浮游植物全年以绿藻门为主,主要优势种为转板藻和小环藻,出现的种类与已有的研究相比喜营养种增加,清水性种类减少。(2)抚仙湖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在时间上出现明显的变化,逐月生物量呈现一个单峰模式的变化,春夏季节较高、秋冬季节较低;群落结构中绿藻门全年占优,蓝藻门、硅藻门、甲藻门和金藻门季节性变化明显。空间分布上,浮游植物生物量仅在3月、5月、8月和11月出现北部与南部湖区的显著差异且北部湖区偏高,群落结构在雨季南北差异不显著但在旱季出现明显差异。(3)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抚仙湖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主要受到营养盐、温度和离子含量三大类因子影响,其中由于抚仙湖特殊的地质背景,离子含量对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解释的百分比最高。(4)抚仙湖浮游植物生产力对多样性时空分布模式影响较为明显。基于藻类α多样性的生产力-多样性关系(Productivity-Diversity Relationship,PDR)在时间和空间大体呈正相关的变化模式;平均初级生产力与藻类β多样性在时空尺度上大体呈负相关关系,生产力变化幅度与β多样性在时间上呈负相关,在空间上呈现一个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