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隔离水下储油舱温降规律和保温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_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海上石油的开发逐渐由近海、浅海,向深海海域发展,海上储油的问题也越来越现实的摆在人们面前,如何在深海海域安全地储存、运输原油成为值得考虑的问题。对于近海和浅海海域可以通过铺设海底管道来输送原油,对于深海可以采用系泊油轮或FPSO来进行原油的储运工作,但系泊油轮和FPSO受天气和海况影响较大,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不能实现连续生产,基于此,提出了用水下沉垫舱储存原油的设想。   本文对于油水隔离水下沉垫储油舱储存原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因温度降低而影响储油安全的问题,建立了原油静置储存于沉垫舱内时温降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沉垫舱内原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可能影响温度变化规律的敏感性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为了保证储油安全,当原油温度降低到凝点以上5℃时,对舱内原油进行循环加热,建立了原油循环加热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舱内原油循环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进油位置、不同进油温度和不同进油速度时舱内原油温度场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静置储油时,储油舱内位于边界位置的原油对进舱原油温度、储油舱充满率、海水温度三个因素较敏感,远离边界位置处的原油对这三个因素不敏感。在保证储油安全的情况下,储存原油的温度不用太高,盲目提高进舱原油温度会造成燃料油的极大浪费。位于边界附近的原油对保温材料的热导率变化较敏感,热导率越低的保温材料保温效果越好。通过对比两种不同进油位置时舱内原油进行循环加热时的温度场情况,选择从沉垫储油舱顶角位置处进油,效果较优。循环加热时并不是进舱原油温度越高,速度越大越好,适宜的进舱原油温度和速度在相同的时间内也能使舱内原油的温度达到要求。本次研究为后续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较基础的资料,并对日常生产运营和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油藏地质建模一直是油藏储层研究中的活跃领域,为了搞清高含水期成熟油田地下剩余油分布规律和进一步提高滚动勘探开发工作水平,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三维地质模型。论
井漏作为钻井施工作业中常见的复杂情况之一,它不仅会耗费钻井时间,损失泥浆,而且有可能引起卡钻、井喷、井塌等一系列复杂情况,甚至导致井眼报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塔里木
能源是关系到未来社会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根本要素。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口的过快增长、自然资源的减少和能源的短缺等现象日益突显,使得中国不能再通过不顾后果的能源消耗的方法换取经济增长。制造业作为能耗大户,本身应承担更多的环境影响责任。本课题研究的设备维护调度在可持续制造体系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设备的维修更换需要考虑设备的能耗因素。本文考虑能耗因素对设备进行再利用、更换以及废弃处理的影响,提供一种
油气管道中多相流规律研究是油气生产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高压低温的深水环境中,天然气水合物易在油气管道中生成,水合物的形成与分解都会对管道多相流流动规律以及压力分
学位
埕岛油田是我国首例对极浅海河流相砂岩投入开发的大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的极浅海海域,其中馆上段是该油田的主力含油层系,整个油田含油面积100多平方千米。近年来,以加密综
期刊
热塑性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模量、不反射电磁波,而且性能可设计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纤维铺放成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热塑性复合材料自动成
稳定井壁与保护油气层技术是现代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措施,目前常用的具有稳定井壁和保护油气层作用的钻井液主要是正电胶钻井液、聚合醇钻井液、自适应屏蔽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