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百会穴针刺加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神经科住院部住院PCID病人90例,按单盲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阿米替林组、针刺组、针刺加穴位注射组,每组各30例,病程均为6周。三组患者在脑梗死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阿米替林、百会穴针刺以及百会穴针刺加灯盏细辛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三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4、6周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Barthel指数(BI)评分、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SSS)等各项量表评分,以HAMD为主,并观察其副反应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后HAMD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其治疗前后积分差值,针刺加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比较,阿米替林组和针刺组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而针刺加穴位注射组和阿米替林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HAMD四因子积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三组治疗前后四因子改善程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之间两两比较,阿米替林组和针刺组比较,针刺加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比较,均得出P<0.05;而针刺加穴位注射组和阿米替林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2、三组患者S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阿米替林组和针刺组比较,针刺加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比较,均得出P<0.01,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针刺加穴位注射组和阿米替林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3、三组患者治疗后MMSE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差值组内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证明三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有效改善PCID患者智能状态,但三种治疗方法之间在改善程度方面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4、三组患者治疗后BI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各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是三组之间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5、三组患者治疗后SSS积分均有下降,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差值组内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之间两两比较,针刺加穴位注射组和针刺组比较,阿米替林组和针刺组比较,均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针刺加穴位注射组和阿米替林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证明:三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PCID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三组之间改善程度比较有差异,针刺加穴位注射组和阿米替林组均优于针刺组,而针刺加穴位注射组和阿米替林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6、三组患者治疗后副反应发生率比较,针刺加穴位注射组明显少于阿米替林组和针刺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百会穴针刺加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口服阿米替林和针刺百会穴均可有效改善PCID患者的抑郁症状。针刺加穴位注射和阿米替林两种方法在改善PCID患者的抑郁症状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均优于针刺治疗,有显著性差异。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PCID患者的自觉抑郁症状,其中针刺加穴位注射组和阿米替林组治疗效果优于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PCID患者的智能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中,针刺加穴位注射和阿米替林两种方法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明显优于针刺治疗;三种治疗方法改善智能状态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所采用的百会穴针刺加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的治疗方法,达到了和抗抑郁西药阿米替林疗效相当的抗抑郁的作用。而且远比西药毒、副作用少,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