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人格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领导人,也是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他志向高远,以“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为座心铭;他才华横溢,为后人留下了五百万字的遗著。他一生短暂而曲折,饱受病痛折磨与王明路线的打击,但他始终温文从容、意志坚定。他给人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有其独特的人格形象和串串疑问……瞿秋白研究在史学、文学、政治学等方面已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鲜有人问津,且这种个案式的人格研究在国内也几无范例可寻。本文的第一部分,在总结和吸收前人有关人格理论的基础上,把三层人格结构模型——体质和气质处于人格的最里层或底层,它们是人格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性格、能力等就形成了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的最外层是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它们一经形成就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作为本研究的基本思路。第二部分从人格发展的三层结构模型出发,着重把握了人格的核心内容——性格,借鉴奥尔波特的特质研究方法,在勾勒瞿秋白人格结构整体轮廓的基础上,突出对其性格中首要特质和主要特质的分析。通过大量史料分析和瞿秋白研究资深专家评判,我们发现,瞿秋白自幼体质羸弱,长期患病,气质主要倾向于粘液质并兼有些许多血质的特点,这种体质与气质为其人格的发展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性格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带有其气质特点的传统文人性格,而“性情平和”、“高度尽责”、“宜人性强”则是其性格中位于前列的三个主要特质。瞿秋白以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胜利为其终生奋斗的理想,而本人性格对于实现这种理想来说有不利的一面,这就会产生一些令人难以解释的现象。在第三部分“瞿秋白研究中热点问题分析”中,笔者对瞿秋白给后人留下的几个“谜”,也作出了新的解释:1、关于瞿秋白悲剧性的政治命运:书生气十足的瞿秋白缺乏与中国极其复杂的社会各阶级、各阶层打交道的丰富经验,在党内斗争中显得缺乏策略和斗争艺术,加之性格中有软弱、妥协以及偏激等弱点,在中国复杂的国情和特殊的政治斗争环境里,其遭遇注定有不幸的一面。2、关于瞿秋白与鲁迅的友谊:鲁迅个性独特,能成为其朋友乃至知己是极不容易的事。我们发现,瞿秋白与鲁迅在志向上一致,有令人钦佩的才华,性格中真诚坦率的品质以及他们性格中的互补关系,成为两人结下深厚友谊的重要因素。3、关于《多余的话》的写作动机:瞿秋白在生命最后时刻写下的《多余的话》是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的疑团,也是争议最多的。笔者着重指出,在瞿秋白的人格结构中世界观与其性格之间的矛盾纠葛使他苦恼,《多余的话》是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性情表露,是向世人彻底地暴露内心的真相。同时,也认为,瞿秋白的文人性情和对革命的高度责任感也促使其写下了《多余的话》。总之,本次研究是对瞿秋白研究的拓展,也是人格心理学理论在人物研究方面的尝试应用。
其他文献
<正>关于《离骚》中的名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如是注释:"(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所以)唯独我光明
本文综述了连翘的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以及连翘的有效成分分析和其药理作用,探讨了连翘的药用价值和开发前景。研究了FSE(连翘叶提取物)的降血脂作用,以及FSE对机体运动能力的促进
高层建筑物的壁面清洗是一项量大面广的作业,迄今为止,国内外基本上还停留在人工清洗阶段,壁面清洗自动化亟待解决。壁面自动清洗的两大关键技术是:壁面移动技术和壁面清洗技术。
<正>一、课例背景小说的教学内容如何确定?笔者参与的"上海市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组在《最后的常春藤叶》这一课的教学中,有目的地尝试了四种方法:①传统性教学法。即
<正>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视觉研究一个复杂的问题,就是大脑如何解决捆绑问题。自然界中的物体是由不同的属性组成的,如形状、大小、颜色、方向等,这些属性是在大脑的不同部位加工的。以视知觉为例,颜色与
氯乙烯—异丁基乙烯基醚(VC-IBVE)共聚树脂具有耐化学腐蚀、耐水、耐候性、与金属等基质粘结性好等优点,是重要的船舶漆、重防腐涂料和高级油墨粘结剂的基体材料之一。本文通过
采用隐喻研究法和访谈法,探讨学前教育本科生对专业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结果发现他们普遍对专业理论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但也存在矛盾心态;体现出较为强烈的实践关照意识,但将
随着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机械设备正朝着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轻型化、集中化、自动化和大功率、大载荷方向发展。这一方面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这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有特色有影响的批评家。沈从文的理论批评文字内容相当丰富,整理这些文学遗产应该是沈从文研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