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噁英类化合物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PCDDs)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生物化学研究认为二噁英(PCDD/Fs)具有类似“人体激素”的作用,极小剂量就有可能造成人体激素分泌的紊乱,且大部分的二噁英在生物体内不易被代谢,具有生物蓄积与生物放大作用,此外,它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研究中心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二噁英具有极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在大气浮尘等媒介中,不仅可以通过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水、土壤等介质中,还可以随大气循环迁移造成全球污染,因此,准确测定大气中二噁英的浓度、评价二噁英的环境污染行为显得尤为必要。本论文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该地区二噁英污染数据相对缺乏的现状,参考美国EPA1613、EPA23及我国环境标准HJ77.2-2008方法,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式质谱仪(HRGC/HRMS)对广东某地垃圾焚烧厂及周围八个采样点的环境大气中17种2,3,7,8位氯取代的二噁英进行了分析,初步调查和评估了该地区各采样点环境大气中二噁英的污染状况,讨论了二噁英沉降通量和地理位置、气候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粗略估计了人在各采样点的呼吸暴露量,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分析测定了八个采样点的56个大气样品中的二噁英浓度。实验数据表明,各采样点的环境大气中的二噁英浓度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其范围为9.89-568pg/Nm3,浓度最高和最低的采样点分别是处于顺风方向的D点和环境较好的B点;毒性当量(WHO-TEQ)范围为0.502-41.8pg/Nm3,其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顺风方向的D点和背风方向的G点。(2)研究表明,各采样点环境大气中二噁英单体的浓度有相似的分布趋势,1,2,3,4,6,7,8-HpCDF和OCDF是明显的优势组分;各采样点二噁英同组物之间的分布也有相似的趋势,四至八氯取代的呋喃的总量明显大于四至八氯取代的二噁英的总量;此外,各采样点二噁英单体毒性当量的贡献率的趋势非常一致,2,3,4,7,8-PeCDF及1,2,3,7,8-PeCDD为最大贡献单体,其次为六氯代呋喃。(3)各采样点的∑PCDFs/∑PCDDs比值均大于1,说明此地采样点都存在明显的燃烧源,所测数据中高氯代化合物的总量大于低氯代化合物的总量也证明了燃烧源的存在。此外,各采样点∑PCDFs>∑PCDDs,且1,2,3,4,6,7,8-HpCDD/F及OCDD/F的浓度较高,说明可能存在除明显燃烧源以外的污染,如轻型或重型柴油机、汽车等机动车的尾气排放等。(4)经估算,各采样点成人日呼吸暴露量为1.82-0.538pg TEQ kg-1day-1,儿童日呼吸暴露量为0.954-3.22pg TEQ kg-1day-1,与其它城市相比明显偏高。(5)该地区5种植物油中二噁英的测定结果显示PCDD/Fs校准溶液的平均回收率为60%-121%,RSD<8.10%,植物油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78.5%-100.3%,RSD为2.2%-8.4%,结果符合EPA1613的要求,所测植物油样品中二噁英的毒性当量均低于欧盟食品的限量标准(<0.75p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