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9年以来,中央政府将改革和开放视为基本国策的两个“基本点”,通过改革与开放推动整体经济增长。改革与开放在经济层面上就是经济改革与对外经济开放,经济改革包括经济自由化、市场化改革和原国有企业的民营化等方面,而对外经济开放包括国际贸易的扩大、FDI的进入等具体内容,改革与开放的目的是提高市场竞争程度,给企业压力与活力,促进企业提高效率,进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由于我国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不同,发展历史不同,我国各产业的改革与开放程度不同,产业的竞争程度也不同。竞争程度与效率之间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试图在测度上业内各行业竞争程度基础上,分析产业竞争程度与产业效率之间的关系,探索我国市场开放过程中产业竞争程度对效率的影响。
全要素生产率是测度产业效率非常重要的指标。为了分析我国产业竞争程度对效率的影响,本文从学界竞争理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入手,尝试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技术经济的方法来研究我国工业竞争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对竞争以及生产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系统综述了前人衡量竞争程度和生产率的指标;接着对产业经济学现代竞争理论进行了梳理,并从厂商垄断势力、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和企业进入退出壁垒三个角度分析了竞争程度对生产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数据统计,对我国当前的工业产业竞争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得出定性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系列研究假设,并利用1993年到2007年33个工业行业的数据构建面板模型,选取了勒纳指数,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和企业平均规模三个变量来衡量竞争程度,对不同的产业竞争程度对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全部行业和一般竞争性行业而言,竞争会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对于低度竞争和过度竞争而青,竞争都与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最后,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本文给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