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去自然化的城镇社会发展,城市中生活的孩子越来越缺少和自然进行真正有意义的接触。如何重新燃起对自然的热爱,是关乎儿童成长价值观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众多研究显示日常参与户外亲自然活动的儿童在精神健康、身体健康、社交能力和其成年后对环境的态度都有更积极的表现。目前我国儿童的亲自然状况如何?影响儿童亲自然属性的原因及如何营造促进儿童自然联结的绿地空间?本文以此为主要内容,研究在当前的城市绿地条件下城市儿童亲自然的状况。研究以天津大学附属小学和万全小学的儿童为对象,利用自然关联性量表、自然体验量表和场所依赖性三项内容为指标,评价儿童的亲自然程度;从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及主观认知等几个方面,探究影响儿童亲自然属性的主要原因;调查不同个体及家庭背景下的儿童对自然的认知、经验及情感状况,通过了解儿童日常生活中偏好的绿地类型、活动类型及亲自然持续时间与频率的状况,量化分析绿地环境对儿童亲自然性的关系;最后,结合儿童绘画分析和文字描述等信息,提出改善城市儿童亲自然体验的绿地策略。论文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定量分析和逻辑演绎相结合等方法,以风景园林的研究视角,探究影响儿童亲自然的主要因素,以期促进社会对儿童自然缺失的关注,加快儿童亲自然体验型绿地景观的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