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高原不同地带的五种锦鸡儿属植物--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荒漠锦鸡儿(Caragana. roborovskyi)和垫状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的灌丛沙堆形态、发育和固沙能力、灌丛土壤资源的空间异质性;讨论了草原灌丛化机制和“沃岛”与灌丛化草原功能的维持关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植物灌丛和沙堆的形态、发育特征和固沙能力与其生境相适应,受灌丛形态、风力和沙源丰富度的共同影响。2.灌丛地上生物量不同决定了种内灌丛沙堆的体积、形态和植物的固沙能力的差异;灌丛形态和发育特征的不同决定了种间沙堆形态、沙堆发育和植物固沙能力的差异。3.狭叶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灌丛的生长会引起土壤资源的异质性分布,并且这种异质性随着灌丛沙堆的发育而增强;植物种类、发育阶段以及土壤层次均会影响土壤资源的异质性分布。4.灌丛沙堆大小并不是引起土壤资源异质性的单一因素,地形、土壤母质以及植物灌丛共同引起了土壤资源的异质性。5.垫状锦鸡儿灌丛的退化会引起土壤资源在空间的重新分布,这与灌丛的形态特征、发育状态和抗旱机制相关。6.在内蒙古高原荒漠区,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均能引起土壤资源的富集和空间异质性;三种锦鸡儿属植物土壤资源在水平方向均由灌丛沙堆中心向外不断递减;在土壤垂直方向递变趋势不同。7.在干旱半干旱草原生态系统中,灌木植物的盖度应不超过20%为宜。方面,复合群落的生态环境效益比单一群落要好;另一方面,这一灌丛密度也有利于草本层的发育,从而避免了因土壤侵蚀造成的生态系统水分和养分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