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水城文书中有大量涉及夏元时期黑水城对外交流的内容。通过整理文书并结合传统史籍记载,可以将黑水城对外交流分为人员往来、物资流通和书籍传播三个方面。夏元时期黑水城的人员往来主要有官员的调动、商人的往来以及流民的游徙等。西夏时期黑水城守将请调,元代与其毗邻的甘州、沙州等地官吏调动,体现了中央政权对地方人事权力的控制;在黑水城经营贸易的商人除了来自漠北的回回外,还有中原地区的汉人,他们既有官商又有民商。这些商人进入黑水城,促进了黑水城经济的发展,丰富了当地人的社会生活;夏元时期大量的民户、站户、军户以及罪犯和僧侣等为躲避战争、自然灾害以及不堪封建剥削而流入亦集乃路。这些移民有的来自漠北和林和河西走廊的甘州,有的来自中原地区的真定、冀宁、宁夏等路,进入亦集乃路的流民在促进当地民族新格局形成的同时,也造成了当地社会秩序的混乱。夏元时期黑水城流通的物资有粮食、药材、香料和呈色剂等。黑水城囿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为经行大军筹措的军粮以及当地粮食的需求大部分是从宁夏地区、甘州和河东地区以攒运或和籴的方式运来。除了粮食外,黑水城还需从外地获得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药材和香料等。黑水城出土了大量宋、辽、夏、金、元时期不同版本的刻本和抄本书籍,通过书籍中记载的内容可以发现,西夏时期的黑水城书籍以佛经为主,而元代除了佛教典籍外还有大量的政书、道家以及民间通俗读物等。这些书籍或是以官方名义,或是由私人携带,亦或通过书贾传播至亦集乃路。由此可见,夏元时期的黑水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中转站,沟通了中原、漠北草原和西域地区间的交通,联系了不同民族人员的往来,促进了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共存之地。